增速5% GDP3626.94亿元 2022绵阳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
2023-01-19 14:54:13来源:绵阳日报编辑:唐浩博责编:何剑岭

增速5% GDP3626.94亿元 2022绵阳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

安州区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

增速5% GDP3626.94亿元 2022绵阳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

绵阳城市规划展览馆

增速5% GDP3626.94亿元 2022绵阳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

方特跨年夜

  2022年,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叠加新冠病毒反复冲击、持续高温天气和暴雨洪灾等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1月18日,2022年绵阳市经济形势发布:过去一年,绵阳地区生产总值(GDP)362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0%!

  这一份殊为不易的成绩单该如何解读?我市农业、工业、服务业表现怎样?新的一年绵阳如何谋与动?

  在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罗盛军,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陈杰,市经信局总经济师郑东明聚焦相关问题回答媒体提问。

  □ 绵报融媒记者 赵烨 李灵越 视觉绵阳资料图片

  ◆消费品市场保持稳定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5.00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1.3%

  ◆财政金融运行平稳

  全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9.67亿元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6401人

  ◆进出口稳步增长

  全年进出口总额269.01亿元,比上年增长7.4%

  ◆物价指数温和上涨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2.1%

  评数据

  2022年,绵阳经济发展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农业、工业、服务业在其中表现如何?

  农业是稳定经济社会的“压舱石”。“过去一年,我们积极应对疫情反复、旱涝灾害、供需不稳等不利影响,紧盯农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持续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短板,在粮食生产、产业发展、种业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陈杰发布:全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381.47亿元、增长4.4%,高于全省平均0.1个百分点。

  高质量发展,工业挑大梁。2022年,绵阳工业战线紧紧围绕产业强市战略的实施,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系列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工作部署,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上项目、促发展。市经信局总经济师郑东明告诉记者,“去年,我市实现了工业投资、技改投资高位增长,分别为29.8%和24.0%。”

  服务业撑起“半壁江山”。面对疫情给服务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冲击,绵阳全年服务业发展体现了较强的韧性。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罗盛军表示,“2022年,我们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实现4.5%,高于全省平均2.5个百分点,增速排在全省前列,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看措施

  绵阳坚定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全市上下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大力实施“五市战略”,各部门如何统筹疫情防控与产业发展?做了哪些工作?

  抓粮油扩面,守好“粮袋子”;抓畜禽果蔬,丰富“菜篮子”;抓“三品”工程,打造“绵阳名片”,陈杰总结了三大重点,她说,“过去一年,我们持续品种改良,育成经国、省审定或登记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300余个,获各级科研成果奖200余项,绵阳成为全国5大制种基地市之一;持续品质提升,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建立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主体名录制度,连续两年省级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9%以上;持续品牌打造,开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达626个。”

  “回顾全年,我们重点在四个方面狠下功夫。”郑东明表示:一是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建立“五个一”工作机制,落实服务绿卡、项目专员等制度,实施台账管理、挂图作战,推进项目加快建设。二是狠抓重点项目攻坚,去年全市共有138个工业项目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873.7亿元。三是大规模实施技术改造,组织开展“专家入企·把脉问诊”技改服务进企业活动,总结推广22个技改典型案例,全年共实施技改项目达385个。四是创新举措精准服务,实施“暖企”行动,常态化开展“面对面听取意见·实打实解决问题”活动,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困难问题153个。

  据罗盛军介绍,过去一年,绵阳服务业不断夯实产业基础,高标准编制了《绵阳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构建了“4+3+N”产业体系;积极开展“绵品出川”叫响品牌,共组织329户企业、1200余种“绵阳造”产品,先后走进厦门、东莞、苏州等地,现场签订购销协议40.1亿元,线上观看人数突破600万人次,直播活动累计销售500万元;消费促进拉动有力,出台“消费促进13条”政策措施,统筹2亿元资金发放两轮消费券,拉动消费29.1亿元;助企纾困成效显著,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各类助企纾困政策,累计减免服务业税费99.5亿元,房租1.1亿元,为批零住餐、交通运输、文化娱乐市场主体办理延期还本付息43.4亿元。同时,注重加大对上争取力度,获得四川省开放发展示范市等殊荣;中欧班列、中亚班列图定并实现常态化开行。

  谈未来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

  日前召开的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提出实施“五市战略”,描绘了“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的宏伟蓝图。如何抓好规划落实,让蓝图变现实?

  陈杰透露:2023年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继续发挥好农业“压舱石”“稳定器”作用,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绵阳片区,加快推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

  去年以来,绵阳响亮提出“产业强市”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构筑绵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2022年,全市共有138个工业项目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873.7亿元。”郑东明在发布会上给出数据。

  郑东明表示,2023年,全市经信系统将继续坚持以项目为中心,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狠抓项目投资建设,着力以项目之“热”蓄发展之“势”,力争全年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均增长10%以上,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贡献更多工业力量。

  推动服务业发展,罗盛军亮出了全市商务系统的“打法”。“2022年,我市服务业虽遭受了疫情的巨大冲击,但运行总体平稳,韧性强、活力足的特征进一步彰显。”罗盛军表示,2023年,将聚焦加快建设成渝消费副中心、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中西部服务业强市发展目标,坚持以消费为重点做大服务业。

  农业生产总体稳定

  全年粮食总产量230.84万吨连续四年稳定在230万吨以上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2%

  服务业持续增长

  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5%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