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考古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
2023-01-16 18:02:19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唐浩博责编:何剑岭

  近日,资阳濛溪河遗址考古发掘专家座谈会在乐至县举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基本建设在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发现石器、动物化石以及植物等丰富的遗物。专家认为,濛溪河遗址对重新认识资阳人和研究四川盆地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计模式、古环境地貌等学术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上世纪50年代,“资阳人”头骨的发现引起世界关注。70年之后,旧石器遗址在资阳再露头角。2021年9月,因洪水导致河岸垮塌,冲刷出部分动物化石、石制品等遗物,经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研究所所长郑喆轩现场勘察,发现保存较好的地层剖面。由于垮塌严重,2022年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研究所联合资阳市文物局、雁江区、乐至县文管所联合展开遗址抢救性发掘工作,一方面为了对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保护一批重要旧石器时代遗存,另一方面初步理清遗址环境、年代和文化面貌问题,从而能为鲤鱼桥、资阳人等遗址的相关问题提供新的线索。2022年1月,考古工作正式开启,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据介绍,濛溪河遗址包含多个地层及较丰富的遗物,目前为止共出土各类石器和动物化石千余件,石制品包括典型的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状器等。动物化石都比较破碎,部分可鉴别种属,包括牛、犀牛、大象、鹿等,还发现有疑似木器、骨器。同时浮选工作发现大量植物类遗存以及石制品碎屑、化石等。整体而言,遗址遗存丰富,石制品、化石较多,植物类遗存在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得以大量保存非常重要。值得一提的是,遗址还发现了疑似骨器和木器,这在旧石器遗址中也不多见。

  通过初步的碳十四测年,濛溪河遗址年代超过4万年。出土丰富的石制品等遗物表明该区域是古人类频繁活动的场所,相关发现对研究四川盆地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计模式、人群迁徙、古环境地貌等学术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遗址的材料将进一步完善四川地区乃至中国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时空框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文 吴晓铃)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