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文博项目陆续建成 音乐产业蓬勃发展
2022-11-24 09:18:45来源:成都日报编辑:邓超责编:何剑岭

  原标题:抢抓赛道机遇 为成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势能 文博项目陆续建成 音乐产业蓬勃发展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921e1c44-4ea2-4fa7-892c-ce908bce3564

金沙演艺综合体项目效果图

  文旅产业作为我市建圈强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促进我市经济增长动能转换、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引擎。在这个11月,成都文旅产业捷报频传。从全国首个数字艺术产业链服务体系成功建成到第八届旅投会上,我市共梳理拟签约项目48个,总投资607.95亿元……成都正抢抓文旅产业未来赛道机遇,通过大力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为成都文旅高质量快速发展积蓄新势能。

  成都自然博物馆

  正式对社会开放

  11月23日,位于城东的成都自然博物馆正式对社会开放。该馆建筑总面积达5万余平方米,是西南地区建筑体量最大的自然博物馆。

  在城西,西南地区规模最大、设施设备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城市考古科研与展示平台——成都考古中心已经建成,成都考古中心包含公众考古中心、文物保护中心、科技考古中心、古建设计中心、文物信息中心等,集展览展示、科普教育、文创研发、文物保护、行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预计将于年底向公众开放。

  自然博物馆、成都考古中心只是我市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开放的缩影。值得期待的是,今年,我市大力推进东华门等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并取得切实进展,建成开放四川大学博物馆群综合博物馆区等文博场馆。这些即将开放的重大文博项目将带动我市文旅产业发展。

  多种金融方式

  助成都文旅产业出圈

  作为刚成立的成都音乐文化产业基金的管理人,和溋资本创始合伙人邓凯掩饰不住对成都音乐产业的青睐。“成都是新一线城市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特别是在音乐产业方面实力更是不容小觑。”邓凯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政策和资本三个方面的推动。在成都,音乐人才辈出,音乐氛围浓厚,是音乐文化新趋势的创新地;在政策方面,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为音乐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如今成都音乐文化产业基金的成立,将用资本的力量助推成都音乐产业的快速发展。邓凯透露,下一步成都音乐文化产业基金将扩大成都音乐产业“朋友圈”,在成都孵化创新模式,创建“音乐梦工厂”,捕捉音乐产业的商业创新人才和创意火花;致力于引入音乐产业头部人才,打造成都音乐创意和商业化人才高地;引进新的生态链及链主企业,优化重塑成都音乐产业链;发挥成都创新能力优势,探索音乐新生态,助力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成都正在利用多种金融方式助力成都文旅产业出圈。成都设立了百亿元新经济产业投资基金、百亿级“成都市文创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成立了西南地区首家文创支行,研发了“文创通”贷款产品。

  在金融手段强势助力的基础上,我市实现音乐产业产值保持年均近15%增速增长,2021年音乐产业总产值达574.91亿元,同比增长14.59%。我市有东郊记忆、成都音乐坊等多个音乐产业园区小镇,全市音乐相关注册企业达3400余家,培育了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季、金芙蓉音乐比赛等,引进了中国音乐金钟奖、草莓音乐节等众多知名品牌,全年举办各类演艺活动1500余场,演艺市场票房位居全国前列……成都国际音乐之都建设的蓝图越加清晰,音乐产业发展日益蓬勃。

  打好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

  “组合拳”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辆巨型吊车将钢筋吊起,200多名施工人员头戴安全帽,身穿工作服,戴着口罩,分散在不同作业区有序施工。这是位于成都市青羊区三环路西四段东侧、磨底河北侧的金沙演艺综合体项目建设工地现场的景象。“金沙演艺综合体是成都市委、市政府规划建设的重大城市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旨在打造集文商旅体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文化地标。为确保该项目于明年6月底之前顺利竣工并完成验收,项目正在马不停蹄地施工。”金沙演艺综合体项目负责人裴立表示。

  项目为成都文旅发展注入新动能,推动文旅产业建圈强链。今年我市前三季度签约引进重大文旅项目81个,协议总投资868.78亿元。全市在建重大文旅项目共242个,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9个,50亿元以上项目16个,计划总投资额5597.95亿元,2022年计划投资额636.75亿元,前三季度已完成投资472.53亿元。

  2022年,我市围绕产业建圈强链、“三个做优做强”重点工作,市县合力,建立文旅“大招商”机制,市领导多次带队实施靶向招引,聘请首批6名文旅招商大使,赴厦门、福州、北京等地拜访重点目标企业,成功举办成都、厦门2场文旅产业建圈强链招商引智投资促进活动。

  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定不移抓项目、促发展,大力实施产业“建圈强链”,为产业能级提升、城市功能升级、民生福祉改善提供有力保障,多措并举打好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组合拳”。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王嘉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