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国际物流便利度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内江推动协同改革先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
2022-10-13 15:47:39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邓超责编:何剑岭

  为更大力度推动内江协同改革先行区高起点改革、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日前,内江市政府印发《推进内江协同改革先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的通知》。

  该通知围绕提升贸易便利度、提升投资便利度、提升国际物流便利度、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便利度、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探索司法对贸易投资便利化的保障功能等六个方面展开,共15项措施。

  提升贸易便利度

  加快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建,推动以申推建、以建促申;充分发挥蓉欧公用型保税仓库保税仓储功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企业入驻保税仓库,提升保税仓库监管货值。

  深化应用“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通关模式,扩大“两段准入”海关监管模式应用范围;落实贸易新业态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跨境电商企业免于在外汇局登记;积极培育争创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积极争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部分药品及医疗器械业务试点,探索在医疗美容等领域率先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部分药品及医疗器械;加快进出境特殊物品“关地协同”等监管新模式复制推广和改革创新。

  提升投资便利度

  按照文化和旅游部有关规定及省政府工作部署,积极承接港澳服务提供者在协同改革先行区投资设立旅行社的审批权限。

  提高闲置土地处置率,加快批而未供土地处置,积极争取更多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协同改革先行区合理用地需求。

  提升国际物流便利度

  积极争取内江城区段铁路外迁,加快推进隆黄铁路隆昌至叙永段、成渝铁路成都至隆昌段扩能改造,打通内江到东南亚国家泛亚铁路通道;支持建设成自宜高铁,规划建设绵遂内铁路,研究规划内昆铁路内江至宜宾段扩能改造,打通内江经宜宾至贵阳通往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经济区的高速铁路大通道。

  加快推进内大高速公路、自隆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做好成渝高速公路扩容前期工作;加快内江机场前期规划论证工作;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经济带物流枢纽建设,加快提升内江国际物流港综合承载能力,充分发挥其货物集聚、班列组织和专业物流功能,着力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现代物流创新基地。

  积极发展物流新业态,创新发展保税物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探索开展包括包装、分级分类、分拆、拼装在内的流通性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全球采购和国际分拨、配送等国际业务,拓展物流中心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展示交易、采购分拨等功能。

  强化“铁路+”多式联运功能,扩大班列编组能力,常态化开行“蓉欧+”东盟国际班列,稳步扩大中欧班列·(成渝)甜城号规模,持续推进货运结构升级;鼓励协同改革先行区内市场主体、铁路企业和银行创新陆路贸易融资方式。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便利度

  完善期货保税交割监管政策,支持海关特殊监管区申建保税期货指定交割仓库,对参与保税交割的法检商品,入库时集中检验,进出口报关时采信第三方机构质量、重量检验结果分批放行。

  开展贸易投融资便利化工作,推进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扩面增量,支持符合条件的市场采购出口主体以自身名义办理收汇,推动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工作落地。

  围绕协同改革先行区的重点产业,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培育一批竞争力强、能够引领产业发展的高价值专利,构建优质知识产权底层资产,在知识产权已确权并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前提下,鼓励开展各类知识产权混合质押和保险,规范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模式。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持续推进放权赋能,做好“负面清单+差异化”赋权承接工作,支持片区对照“负面清单”和权力清单,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承接方案、办事流程,开展差异化承接;支持片区充分利用承接权限为企业办实事,坚持动态调整权责清单,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

  深化一线服务模式,提升片区自贸服务大厅服务水平;在协同改革先行区片区开展股份公司、外资企业登记审查工作,实现登记窗口前移;推行“报告制、接洽制、专办制”重大项目企业开办“三制”工作法,助力重大项目企业快速落地;高质量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推进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多规合一”“多测合一”、并联审批、联合审图、联合验收以及“清单制+告知承诺制”,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时间,工程建设审批时限压缩至80个工作日;对256项市场监管领域违法行为进行包容审慎监管。

  探索司法对贸易投资便利化的保障功能

  支持内江法务区建设,打造甜城法律服务品牌;支持境外知名仲裁及争议解决机构在条件成熟的协同改革先行区片区设立业务机构。(文 刘小玲)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