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眉山市丹棱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狠抓污染防治,厚植生态本底,做足山水文章,在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的同时,经济社会事业也取得高质量发展。当前,丹棱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进入攻坚期、冲刺期。以创建为契机,丹棱县在环境高水平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群众高品质生活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工作人员操作生态环境监测相关设备 供图 丹棱县委宣传部
蓝天、碧水、净土 见证环境高水平保护
在丹棱县生态环境局大气质量监测室,“大气网格化预警管控平台”上显示着各种数据,由覆盖全县的15台空气自动监测微站即时传回的各种空气指标在该平台上一览无余。
为打好“蓝天”保卫战,丹棱县深入开展减排、治车、抑尘、控秸、压煤“五大行动”,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持续推进大气环境质量,2020年首次进入国家二级空气达标城市范围,2021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首次突破90%。
在思蒙河丹棱县齐乐镇观音社区段的一处微型水质自动监测站,总磷、氨氮等指标在仪器上一目了然。像这样的水质自动监测站,在丹棱县城共有3处,它们能即时反馈所有流经丹棱县城的河流水质情况。
这是丹棱县深入实施“碧水”保卫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引入青衣江水为全域饮用水水源,投入2.2亿元建设水厂和管道,有效解决丹棱人民饮水安全;压紧压实河(湖)长制责任,常态化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大行动”,投资2亿元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新改建县城、乡镇雨污管网20公里,县域内3条流域水质从2019年的地表水Ⅳ类改善到Ⅲ类以上。
“净土”保卫战方面,丹棱县坚持按照只减不增、逐年减量的目标要求,扎实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全域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农药化肥施用量实现逐年降低。7月27日,丹棱县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通过《丹棱县全域实施“双替双升”行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工作方案》,对土壤保护力度可见一斑。
蓝天白云下丹棱农村美景 供图 丹棱县委宣传部
转型、高效、融合 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8月6日,在位于丹棱县经济开发区B区的索菲亚陶瓷有限公司,数百名工人忙碌在瓷砖生产线上。经过球磨、制粉、压机成型等程序,一张张精美的大板和岩板从这里诞生,进入全国各地消费者家中。
“以前,公司烧煤,一方面火力不稳定,陶瓷釉面质量不均匀;另一方面,会排出大量硫化物、氮氧化物,很远就闻到刺鼻味道。2017年,我们进行了技改,用天然气取代煤炭,取得了产品质量提升、成本减少、低碳环保的‘多赢’局面。”据该公司副总经理吴月新介绍,该公司从2010年到2022年期间共经历3次技术改造,从煤改气到更换环保生产线、购置先进的脱硫脱硝设备,不仅让各项排放指标远低于国家标准,也提升了产品质量,产值和利润稳步提升。2021年,该公司产值实现1100万元,2022年有望达到1700万元。
作为丹棱陶瓷产业的代表,该公司通过技改实现环保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在丹棱并非个例。在工业转型升级方面,丹棱县初步构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建材和农产品及食品饮料加工“3+1”产业格局;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建成技术中心、产学研基地13个,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家;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落后产能淘汰,完成35家用煤企业“煤改气”,关停整改114家“散乱污”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8家;全面落实排污许可制度,积极实施各类节能降耗政策措施,“十三五”期间GDP能耗下降19.1%。
在促进农业高效方面,丹棱县全域推广“以种定养、种养循环”绿色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晚熟柑橘、脆红李、绿茶等特色产业。“丹棱桔橙”5次跻身中国地标产品百强榜,“丹棱不知火”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丹棱脆红李”获国家地理标志认定,丹棱绿茶搭乘中亚班列走出国门。
在促进文旅融合方面,丹棱县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统揽,投资25.5亿元,规划建设老峨山提升改造、幸福谷人文旅游度假区等5个重点项目,打造幸福古村原乡休闲、大雅城文化体验、老峨山生态康养三大重点旅游产品;擦亮“丹棱游村”特色品牌,打造形成大雅堂文化研学、幸福古村乡愁游村、桔香稻田农趣赏玩、老峨山休闲养生等新业态新场景;夯实旅游业发展基础,建成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快慢综合旅游交通廊道126公里。
整治、“革命”、共享 助力群众高品质生活
如今,对生活在丹棱县的群众来说,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开门见绿、处处有景的惬意生活已是常态,这得益于丹棱县坚持以“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为引领,全域统筹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农业废弃物、村容村貌、乡风文明“六个全域治理”,人居环境整治取得重大突破。
丹棱全域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坚持以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为重点,扎实推进农村厕所改建,大力实施厕污共治,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3%;全域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积极探索出“一元钱”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全县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的村达100%;全域实施农村污水治理,推行接管污水处理站、安装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修建人工湿地池“三种模式”,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村达100%;全域实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人畜粪污“3211”综合利用模式,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保持在90%以上;全域实施农村村容村貌治理,坚持“路、房、景”相融共生,改造农房4000余户,建成“四好农村路”示范路130余公里,绿化美化道路120公里,打造幸福古村、3D动漫等主题村落20余个;全域实施乡风文明提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为载体,打造“乡村村晚”“大雅新农民·快乐新农村”“党群集中活动日”三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成民间众筹文化院坝100个。
同时,丹棱县通过修建公园、扩大人均绿地面积等方式,让群众共享生态环境改善成果。全县新建大雅堂、齐乐、端淑、白塔等7座开放式公园,人均公园绿地达13平方米;大力推动植树造林、“见缝插绿”活动,持续开展村庄庭院绿化提升行动,全县绿化覆盖率67.8%,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9年的19773元提高到2021年的23638元。(文 张琬沁 罗俊涵)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