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四川省什邡市遭遇持续高温天气,最高气温达到39.5摄氏度,突破当地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值。持续高温导致地面水大量蒸发,土壤墒情较差,当地正在生长的25万多亩水稻灌溉需水量大增。为此,该市水利部门迅速行动,多管齐下抗高温、保灌溉,保障粮食作物生长用水,用行动践行了“为民服务”宗旨。
据了解,早在7月8日,什邡市水利局就协调人民渠管理处什邡站深入到当地的禾丰镇、马井镇、方亭街道等人民渠灌区尾水区域,查看水稻等农作物长势、土壤墒情,与镇村干部及种植户座谈,了解近期农作物灌溉用水需求,针对高温天气下农业灌溉用水工作,有针对性制定并采取了抗高温、保灌溉的具体措施。
什邡市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各镇(街道)要切实深入了解近期农作物灌溉用水需求,重点掌握灌溉难点地区、田边死角、尾水地段等区域的用水需求情况;第一时间向市各水利服务站报告农作物灌溉用水需求及存在的困难,以便及时安排相应水源;加强近期用水计划的宣传,在第一时间将上级通知的用水计划传达到村组、农户,并做好农业灌溉用水的协调工作;人民渠第一管理处什邡管理站、永兴管理站积极协调干渠来水,调配充足的农业灌溉用水,农业灌溉用水量比同期增加560万立方米,充分保障近期农业灌溉用水需要。
与此同时,各镇、街道也充分利用民泉堰、机沉井等补充水源,动员镇村及时对部分民泉堰进行疏掏,检修启动老旧机沉井,增加出水量,提升农业灌溉用水保障率。近期,该市先后对32处民泉堰进行了疏掏,检修启用41口机沉井,为农业灌溉提供了大量补充水源。
7月22日下午,马井镇玉马村15组的村民刘辉志正在田边查看自家水稻的长势。“今年栽插了4亩多水稻,由于灌溉用水充足,秧苗长势非常不错,现在已开始大量抽穗了,估计产量应该不会低哟!”他乐呵呵地说。
正在田间调查水稻生长需水情况的什邡市水利站站长刘弟培表示,由于保障粮食作物灌溉的措施具体、及时,目前全市水稻和玉米等作物普遍长势喜人,今年大春粮食产量有保证。(文 易延端)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