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线网运力 延长运营时间 成都地铁多措并举保障“五一”假期乘客顺畅出行
2022-04-26 15:19:07来源:人民网编辑:邓超责编:郑建超

  “五一”小长假即将来临,为满足节假日期间客流需求,全力做好地铁运营组织工作,成都地铁提前分析客流趋势,从疫情防控、行车组织、客运服务、设备保驾、安保综治等方面精心筹划、提前准备,制定专项保障方案。

  “五一”小长假地铁客流预告

  请乘客尽量选择“错峰出行”

  根据往年“五一”假期客流统计及分析,综合外出游玩、返乡探亲、购物等客流叠加因素影响,预计2022年“五一”期间客流趋势如下:

  节前一天(4月29日,周五)。受节前出行客流叠加通勤客流影响,线网客运量较日常同时段客流增长明显,晚高峰预计提前2个小时开始。其中,高新、金融城、孵化园、天府三街等毗邻写字楼集中办公场所的站点高峰期进站客流增幅明显;成都东客站、火车北站等交通枢纽站全日出站客流均有所增长,高峰期客流增幅较大。

  节日期间(4月30日-5月4日)。受外出游玩、探亲、购物等客流叠加影响,春熙路、犀浦、天府广场、宽窄巷子、动物园、熊猫大道、高升桥等商圈及景区周边车站客流将明显上升,上午以出站客流为主,下午以进站客流为主。假期最后两日,成都东客站、火车北站、成都西站等交通枢纽站受返程客流影响,进站客流较大,其中成都东客站进站高峰持续时间较长。

  节后首日(5月5日,周四)。受复工影响,1号线早高峰压力仍然较大,倪家桥、火车南站、孵化园等站高峰换乘客流较大。

  为此,“五一”小长假期间,车站将根据实时客流情况采取增设售票点位、增开安检机等客流组织措施。同时,成都地铁温馨提示:请广大市民乘客提前规划路径,预留足够的出行时间,尽量选择“错峰出行”。在搭乘地铁时请积极配合地铁工作人员的引导,有序进站乘车,提前出示健康码或扫场所码,凭绿码通行。如需获取相关帮助,可联系车站工作人员或致电成都地铁服务热线028-61638000。

  提升线网运力 延长运营时间

  满足节假日期间广大乘客出行需求

  “五一”假期期间,成都地铁将采用以下行车组织措施,全面提升线网运力,全力保障客流需求。

  一是采用大客流列车运行图。根据“五一”客流出行特点,节日期间采用大客流列车运行图,节前一天提前晚高峰出车时间,满足乘客出行需求。

  二是灵活加开备用车。通过增加备用车数量、调整备用车存放地点等措施,进一步优化线网备用车方案。同时,将根据车站实际客流情况,灵活加开备用列车,提升线网运输能力。

  三是加强各线路重点站间的互联互控。线网各重点车站的加强客流盯控,适时延长重点商圈及交通枢纽站的列车站停时间,满足大客流期间乘客上下车需求。同时,加强上下行列车互联互控,减缓车站客流压力。提升现场客服水平。

  四是线网延时运营。结合市民假期出行及返程需求,节前一天及节假日最后两天(4月29日、5月3日、5月4日),地铁线网各线路延长运营服务时间50-60分钟,地铁服务热线延时服务至凌晨1点。乘客可通过地铁电视、成都地铁官方App、@成都地铁运营官方微博微信、站内告示等了解延时服务信息。

  优化客运组织 提升运营服务

  为广大乘客提供舒适快捷的出行体验

  “五一”假期期间,成都地铁持续优化客运组织,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进站乘客扫码亮码、体温检测、口罩佩戴、场所工具消毒通风“4个100%”措施,保障广大乘客出行安全。

  二是提升车站通行能力。针对春熙路、天府广场、熊猫大道、成都东客站、犀浦、孵化园等重点车站“量身定制”客运组织细化方案,通过增设售票点位、加开安检机、灵活调整闸机或电扶梯方向等措施,提高乘客进出站效率。

  三是加强重点人群及关键点位客流引导。加强对老年人游客等重点人群的关注及引导,做好楼扶梯、换乘通道、进出闸机等关键点位的盯控,加强乘客分散引导,维护乘客通行秩序。

  四是加强“双铁”协调联动。成都东客站、火车北站、犀浦等枢纽车站根据铁路列车开行情况做好换乘高峰时段的乘客出行服务。

  强化安保巡查与设备保驾

  全方位保障市民乘客出行安全

  “五一”假期期间,成都地铁还将强化安保管理和设备保驾力度。

  一是加强安全检查。加大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检查力度,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安检工作,防止违禁品进站上车,为乘客出行保驾护航。

  二是增配安保力量。根据重点站客流情况做好安保人员及设备增配安排,加强站内及列车车厢巡查力度,及时做好可疑物的排查及先期处置工作,重点关注携带大件行李乘客,避免客流拥堵。

  三是强化设备保驾。重点强化信号、通信、综合监控、自动售检票、供电、站台门、车辆等关键行车、客运设备维护及保驾,重点车站安排专人值守,确保设备状态良好。(王凡 实习生陈潇洋)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