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区:体育融入百姓生活 全民共享运动快乐
2022-04-24 22:57:50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邓超责编:郑建超

  距离成都大运会开幕的时间越来越近,成都市武侯区正全力做好各项赛事筹备工作。2021年以来,为全力提高全区体育水平,成都武侯区成功举办“相约幸福成都”系列赛事、2021年全国女子曲棍球锦标赛、2021中国田径街头巡回赛、2021三人篮球集训赛·成都武侯站、2021年阿含·桐山杯中国围棋快棋公开赛等国际国内大型赛事,为深度推进成都赛事名城建设贡献武侯力量。

  在武侯,体育运动已走入百姓生活,成为一种日常的生活方式,群众健身热情日益高涨,爱锻炼、会锻炼、勤锻炼正在武侯大地蔚然成风。

  健步走、柔力球、功夫太极、广场舞、健身操……凡是人们能想到的健身项目,正在武侯这片热土上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运动健身的市民随处可见,大家在挥洒汗水的过程中尽情享受运动带来的健康与愉悦。

成都武侯区:体育融入百姓生活 全民共享运动快乐_fororder_成都市武侯区风景优美的绿道-供图-成都市武侯区融媒体中心

武侯区风景优美的绿道 供图 成都市武侯区融媒体中心

  新载体 全民健身硬件设施不断完善

  每天早上7点30分,清水河公园便迎来了最热闹的时刻,市民沿着步道兴致勃勃地健步走,同时饱览沿途盛开的鲜花,赏花锻炼“两相宜”。市民陈大姐说:“我们在这里锻炼10多年了,在一起也特别开心,现在大家更重视身体健康了。”

  傍晚时分,浆洗街街道七道堰社区的健身广场人潮涌动,秋千、健骑机、蹬力训练器等健身器材成了“香饽饽”,居民聚在一起,有序开展健身锻炼,有说有笑,热闹非凡。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社区会定期请专业人员对各类健身器材开展维护工作,推动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方便人们在家门口就能开展健身锻炼。

  2021年以来,成都武侯区以“普及全民健康知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目的,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全区人民健康知识不断丰富,健康行为逐步养成,健康素养不断提高;同时,推动城乡体育硬件设施持续改善,健身绿道、社区广场、社区运动角全面开花,新建和完善社区全民健身服务站点82个,有力地推进武侯区全民健身活动更加常态化、生活化和特色化。

成都武侯区:体育融入百姓生活 全民共享运动快乐_fororder_成都市武侯区全民健身活动--供图-成都市武侯区融媒体中心

武侯区全民健身活动 供图 成都市武侯区融媒体中心

  新风尚 营造人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社会氛围

  最近,家住红牌楼丽都社区的陈阿姨忙得不亦乐乎,她所在的舞蹈队正排练新的舞蹈。吃过晚饭后,她准时和队友们相聚在武侯区文化馆的舞蹈教室。音乐响起,这支平均年龄51岁的舞蹈队开始了日常训练。

  “每天的舞蹈锻炼极大丰富了我们退休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大家在训练和演出中找到了乐趣,锻炼了身体,更增强了自信。”作为舞蹈队创始人之一的陈阿姨说。不仅如此,丽都社区还拥有社区足球队、太极拳健身队、老年合唱团等十余支全民健身团队,并定期开展“趣味运动会游园活动”。

  社区运动角、家门口的运动广场、武侯区文化馆的各类教室都免费开放……这些增加了健身设施、提供了体育休闲的场所,极大地满足市民开展全民健身及群众性体育活动的需求。

  新蓝图 构建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近年来,为推进全区体育赛事蓬勃发展,成都武侯区全民健身活动改变了文体旅游局一家“独舞”的单一模式,通过政府主导,探索形成“部门+部门”“部门+街道”“部门+街道+社区”“部门+企业”“部门+协会”的“集体舞”多元化全民健身活动模式,从横向和纵向,多个层次有力地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按照“健全群众身边体育组织,举办群众身边经常性体育活动”的总体要求,成都武侯区还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组织、协会的组织管理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已成立桥牌、武术、老体协等9个体育协会,构建各类体育交流平台;同时,发挥奖励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各协会开展单项体育活动并奖励经费,支持协会参与各类体育活动。

  与此同时,成都武侯区还坚持“体教结合”模式,不折不扣地实施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工程,大力开展学校九大传统项目运动,不断发展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截至目前,全区创建市级体育特色学校40所,开展体育舞蹈、空竹、艺术体操等16个项目,全区中小学参与体育竞赛活动达80万人次,体质健康合格率达98.26%。成都武侯区还在街道、社区累计免费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遍布各社区,使武侯区体育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

  成都武侯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构建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就是为群众提供更便捷的健身设施、更丰富的赛事活动、更科学的健身指导等公共产品和服务,使公共服务体系更契合时代要求,满足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文 刘颖锋 郑嫄)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