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家 !成都科技企业加速奔向资本市场
2022-04-13 13:13:07来源:成都日报锦观编辑:邓超责编:胡晓萌

  科创板“成都军团”迎来第五家生物医药企业。4月12日,海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创药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成功上市。至此,成都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增至14家!

  作为扎根成都的高新技术企业,海创药业拥抱“科创板”背后,离不开企业的硬核研发实力,离不开耐心“陪跑”的投资机构,更离不开其脚下根植的“创新土壤”……

(转载)14家 !成都科技企业加速奔向资本市场

  支持!

  科技金融解“燃眉之急”

  厚植城市“创新土壤”助力企业腾飞

  众所周知,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每一种新药的临床试验都“花费不菲”。作为生物医药企业,如何持续性获取研发资金,是一个关键问题。

  自2017年开始,海创药业临床项目加速推进,对项目研发资金的需求也同步加大。为解决当时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省市区各级政府大力协助海创药业从各个途径解决融资问题,在深度对接投资人、推荐融资项目路演、“科创贷”、产业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帮助海创药业获得持续研发、继续前进的资源。

  仅通过“科创通”平台,海创药业先后获得了超2000万元的金融支持。海创药业相关负责人坦言,特别是2018年底,公司的核心产品即将进入Ⅲ期临床,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是“科创贷”雪中送炭,用金融活水助力公司走出了资金沙漠,“‘科创通’的贷款在我们融资总额中占比不大,却有着强有力的支持引导作用!”

  不止于此。作为成都的高新技术企业,海创药业自成立以来,得到了市科技局的支持与培育。2014年海创药业获得了第一笔100万元的天使投资创业补助,可谓是“及时雨”,给海创药业的科技创新研发注入了“强心针”。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海创药业获得了包括科技人才、研发投入、科技保险、重点研发项目、研发中心资助等各类科技创新政策支持近600万元。

  厚植城市创新“土壤”,金融“活水”浇灌,海创药业这朵“创新之花”正精彩绽放……

(转载)14家 !成都科技企业加速奔向资本市场

  加码!

  “成都造”创新药蓄势待发

  成都全力支持科技企业成长

  随着海创药业上市,成都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增至14家。从成都科创板公司所处行业来看,生物医药企业是其中的重要板块,五家生物医药企业占比35%。事实上,自今年开年以来,成都在医药健康领域动作频频,背后反映的正是产业的加速发展。在成都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中,基础扎实的生物医药产业将创新药作为发展重点领域。

  陈元伟直言,他切身感受到成都将医药健康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全力推进的力度,整体产业规划和产业链布局,都在不断优化。从鼓励产品创新发展,到助力品牌树立;从培育创新主体、提升科技水平,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等各方面,成都都给予了医药企业强有力的支持。

  这也是成都不断创新科技金融产品、不断完善科创企业成长培育机制,以及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的持续努力,关注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持续给予精准的支持。

  创新科技金融方式,成都通过创新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方式,开发了科创“投、贷、保、券、贴”等“一揽子”科技金融产品,以满足企业全链式投融资需求。数据是最好的例证:截至目前,累计帮助2441家科技企业获得6218笔、167.65亿元的“科创贷”支持,“科创投”子基金群总规模达到45.06亿元,投资项目188个。更加值得一提的是,科创板上市的成都企业,全都得到过“科创通”的支持。

  加快创新主体培育,成都正在开展科技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建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硬核科技企业—科创板上市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实施“政策支持+投资孵化+科技服务”定向扶持组合拳,推动更多企业科创板挂牌上市,借力资本力量催生创新型领军企业。数据显示,2021年,成都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01家、总数达到7821家,增长28%……

  当下,成都正全面持续地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毫无疑问,成都也将紧握机会,培育更多优质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同时,激励成都各类科技型企业、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激发创新活力。

  “我们对未来在成都的发展充满了信心。”陈元伟表示。这,也是所有成都科技企业的共同“心声”……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宋妍妍 图片 成都市科技局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