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四川消息:2021年以来,四川公安在党旗的引领下,以担当写忠诚,以忠诚铸铁军,公安事业高质量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全省公安机关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为牵引,大力实施四川公安“一三五七”发展战略,扎实开展“护旗”系列专项行动,全力抓好防风险、保安全、抓改革、促发展等各项工作,深入推进更高水平的法治四川、平安四川建设。
筑牢忠诚之魂
2021年,四川公安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他们积极投身波澜壮阔的人民公安事业,用实际行动践行“公安姓党”的忠诚誓言。
四川公安自觉做“两个确立”的坚决拥护者和“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举办“四级书记”讲党课,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培育“最强信念”。
强化理论武装。四川公安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召开35次厅党委(扩大)会议,抓实理论中心组学习和政治轮训,切实以思想上的清醒和理论上的自觉确保政治上的坚定。
严明政治纪律。四川公安严格落实全面从严管党治警要求,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入开展肃清流毒影响专项行动,确保公安队伍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坚持人民至上
群众有呼声,公安有作为。“成都公安一站式办证点”仅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便完成新生儿入户重庆业务的办理;色达“背包警务”打通服务农牧民“最后一米”;私家车登记持身份证全省通办在绵阳、自贡、攀枝花等地先试先行……四川公安用警心暖民心,向人民呈现出一份份优质答卷。
深化“放管服”改革。四川公安聚焦服务高质量发展和“六稳”“六保”工作,深化“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出“一件事一次办”、省内通办、西南五省跨省通办事项76项,在全国率先实现“川渝黔”跨省户口迁移“一站式”办理和电子证照多场景应用;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出四川公安20项为民事项,切实把人民群众“急难愁盼”转化为“好评点赞”。
走好发展之路
改革为四川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生机,四川公安编制四川公安机关“十四五”规划,深化实施改革强警战略和公安大数据战略,提升公安工作现代化水平。
开展第二批“万民机关民警下基层上一线”,实施《四川省公安机关110接处警规则》推动接处警工作规范化运行,建强基层警务阵地,助力推动城乡社会发展治理……四川公安坚持改革进取,让警队有底气有支撑,有活力更有潜能。
深化基础建设。四川公安进一步优化派出所机构设置、力量布局和警务运行效能,全省20人以上派出所数量增加8.3%,专职社区民警增加35.1%,以责任制为核心的派出所勤务运行机制和勤务组织模式全面推进,基础防范水平和源头治理能力持续提升。
促进公平正义。四川公安深入推进执法监督管理体系、执法司法责任体系改革,扎实开展整治“电子警察”过度执法逐利执法、涉企案件集中攻坚、涉案财物专项清理“三大行动”,全面落实“又多又快又好”办案机制,刑事案件侦查终结、行政案件结案平均用时同比大幅提速,无犯罪事实不起诉、证据不足不起诉实现连续下降,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持续提升。
加大科技赋能。四川公安着力推动公安大数据平台赋能实战、警综平台业务协同、移动警务平台网络融通和视觉计算平台数据融合“四大建设”,进一步提升四川公安智慧之治水平,公安科技信息化工作呈现“整体大幅提升、局部全国领先”的发展态势。
锻造过硬铁军
打铁必须自身硬。四川公安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警治警方针,以自我革命的精神铁腕治警、正风肃纪,着力锻造“四个铁一般”高素质过硬四川公安铁军。
扎实推进队伍教育整顿。四川公安严格落实全面从严管党治警要求,聚焦“四项任务”、紧扣“三个环节”,结合实际制定“一领四导”方法策略,创新开展政治、廉政、能力“三项体检”,新建务实管用制度机制53项,全省公安机关政治生态进一步优化、纪律作风进一步好转、素质能力进一步增强、执法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四川公安创新开展全省公安机关干部调研评价工作,严格规范推进干部调整配备,深化“最强支部”创建,评选命名100个“最强支部”。
深入开展全警实战大练兵。面对新时代公安工作的挑战,四川公安组织开展专业培训2500余期、比武竞赛330余场、综合演练1390余场,针对性举行实战测试,着力提高全警应对重大突发案事件的实战能力。
推动爱警暖警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四川公安依法查处侵犯民警执法权威案件1298件,举办中国人民警察节系列庆祝活动,大力宣传公安英模的感人事迹,进一步激励全警更好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着力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四川公安铁军。
下一步,四川公安将持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成果,以扎实开展“磐石”系列专项行动为抓手,以常态开展“三项体检”、锻造过硬四川公安铁军为保证,高质量抓好各项工作,以党和人民满意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文 张琬沁)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