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家民企入围四川百强 德阳民营经济挺进“新赛道”
2021-10-31 14:43:48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邓超责编:胡晓萌

  国际在线四川报道:近日,四川省工商联在成都发布2021四川民营企业100强榜单,德阳市剑南春、京东广汉、蓝剑饮品等12家企业入围,入围企业数居全省第二,仅次于成都。这一名单的发布,为德阳未来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德阳市第九次党代会鲜明提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战略机遇,勇担追赶跨越新使命,打造全省主干新高地,为加快建设西部现代化典范城市而努力奋斗。要实现这一目标,作为市场弄潮儿的民营企业将贡献巨大的力量。

  入围门槛提高 上榜企业数不降反增

  今年,四川百强民营企业入围门槛达20.81亿元,比2020年增加3.66亿元、同比增长21.34%。入围门槛从2018年的10.06亿元到2021年的20.81亿元,增长率达到106.86%,年均增长率超过20%。

  “在入围门槛提高的形势下,德阳民营企业能上榜12家,真的是不容易。”德阳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总商会会长)徐春龙称,从入围企业发展现状来看,德阳百强民企的整体实力正在不断增强

  民营企业的稳健发展,对于德阳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2020年,全市民营经济(个体私营)实现增加值1377.93亿元,比2015年增长419.13亿元,年均增幅为8.74%;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57.3%;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22.7万户,比2015年增加8.38万户,年均增幅为11.7%;全市实现民间投资827.9亿元,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1.6%,居全省第二位。

  这些数据表明,德阳市场主体数量不断持续增长,民营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这得益于德阳市委、市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视,得益于德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培优育强 激发民营经济新活力

  作为2021年四川民营企业百强首次入围企业,绵竹金泉钢铁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谢世均称,2017年,国家把钢铁行业去产能作为规范钢铁行业生产经营秩序重要举措,绵竹金泉钢铁有限公司经历了这一调整期后,变危机为机遇,迎来了快速发展期,从2016年产值不到2亿元,发展到2020年产值达到20多亿元。绵竹金泉钢铁正是抓住了国家战略机遇和政策红利等,通过不断的学习、探索、培育优化,实现了发展壮大。

  面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战略,德阳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以有温度、有力度的硬招实招新招,培育和引进更多优质企业,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从此次入围四川百强企业营收总额来看,德阳市入围民营企业营收总额超100亿元企业2家,分别为剑南春、京东广汉;超50亿元1家,为蓝剑饮品;20亿元-50亿元企业9家,分别为龙蟒大地、龙佰(四川)钛业、振鸿钢制品、宏华石油、龙蟒磷化工、特变电工(德阳)、新金路、年丰食品、金泉钢铁。

  “首次入围的德阳市年丰食品公司是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该企业能迅速上规模上效益,得益于农产品的有效转化。”德阳市民经办主任郭文称,农产品转化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厚植沃土 创优营商发展环境

  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中,德阳开办企业指标和市场监管指标评价结果为优秀,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指标评价结果为优良,其中,“开办企业费用”获得满分,成为全国最佳表现。

  说起近年来德阳营商发展环境的变化,绵竹金泉钢铁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谢世均给出了“到位”的评价。他称,2020年,公司享受降费减税和各项政策福利共计80余万元,真切感受到党委政府为企业送来的“温暖”。

  为了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2019年至今,德阳市召开民营企业纾困解难现场办公会暨民营企业家恳谈会7次,70余家民营企业受邀参加。现场交办企业提出的历史遗留难题诉求137件,截至2021年9月已按期办结116件。

  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德阳全力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各部门从“以政府部门供给为中心”向“以市场主体需求为中心”转变,实现“一件事一次办”,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在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展“一业一证、证照联办”套餐式企业开办改革试点工作。为支持民营经济更有活力、更有质量、更高水平发展,德阳完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服务机制,健全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政府债务管理制度,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明显增强。为了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德阳制定《四川省德阳市企业开办“零成本·小时办”服务规范》地方标准,一年多来,为广大创业者节约创业成本1196.83万元,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全环节4个小时内完成,为争创全国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打下基础。(文 沈叙名)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