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乡村振兴 绵竹基层组织建设与乡村发展同向发力
2021-10-13 18:33:09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唐浩博责编:胡晓萌

  近年来,绵竹市坚持以组织振兴为龙头,推动基层组织建设与乡村发展同向发力,有效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全力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

(附链接)引领乡村振兴 绵竹基层组织建设与乡村发展同向发力_fororder_mmexport1634098118746

绵竹美丽乡村 供图 绵竹市委宣传部

  强基固本 筑牢乡村振兴“主阵地”

  走进绵竹市玉泉镇龙兴村,规模化的蔬菜种植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位于该村的龙兴蔬菜交易配送中心,每天有十余名村民都会在这里对冻库里存放的蔬菜进行分拣、称重、打包和装箱,再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龙兴村特色蔬菜种植的发展,让村民有了土地流转和务工的双重收入,也让村集体经济得到发展。

  此前,玉泉镇龙兴村因为区位条件差、资源资产匮乏等原因,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在“头雁”工程实施后,从龙兴村走出去创业的罗玉军又回乡挑起了“领头雁”这个担子,顺利成为村“两委”班子的主心骨。2018年,龙兴村争取到了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试点项目。罗玉军带领村“两委”班子创办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结合龙兴村蔬菜种植产业的优势,流转土地300亩,建成350吨冷链设施、10亩蔬菜大棚,搭建龙兴村蔬菜交易平台和蔬菜配送中心,形成蔬菜种植、销售一条龙产业链,每年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加15万元。罗玉军在2021年村(社区)换届中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后,积极与“两委”班子进行深入谈话,谋划龙兴村下一步发展蓝图。

  加强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是增强村党组织组织力,提高班子战斗力的关键,近年来,绵竹市注重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根本,以“头雁”领航工程为载体,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养成政治素质强、党建业务强、带动能力强的“三强头雁”,把后备干部孵化成“梯队头雁”,不断强化基层党建人才队伍保障;每年对村(社区)书记开展全覆盖轮训,市级相关领导面对面讲要求、手把手教方法;建立村级干部队伍联审制度,每年对在职村社干部进行全覆盖审查,对所有新提名干部进行专门审查,始终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

(附链接)引领乡村振兴 绵竹基层组织建设与乡村发展同向发力_fororder_mmexport1634098121498

绵竹市玉泉镇龙兴村规模化种植蔬菜 供图 绵竹市委宣传部

  优化支部 培育乡村振兴“领头雁”

  “现在好了,我们把农家小院改造成乡村民宿,不用出门就能挣钱。”绵竹市九龙镇棚花村民宿经营者陈斌说。近年来,棚花村党支部探索以党建为龙头、以产业为支撑、以“治脏、治违、治乱,法治、德治、自治”为抓手的“1+1+6”社会治理模式,通过“支部领航、干部带头、党员示范”推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通过成立花棚子民宿合作社、集体资产管理经营公司等服务管理平台,采取统一外观打造、统一规范化管理、统一接待标准、统一线上线下定价“四个统一”进行管理,目前已发展特色农家乐、民宿共50余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有坚强有力的村级党组织作为保障。绵竹市坚持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聚焦“抓基层、打基础”,以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头雁”领航、党员“先锋指数”评定和党员“亮身份”“四大载体”为抓手,不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全面提升;同时,按照“功能齐全、作用发挥、干净整洁”的导向,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实现阵地整洁规范,推动基层党组织制度规范、运行规范。

  配备人员 壮大乡村振兴“生力军”

  2021年国庆期间,慕名前往绵竹市清平镇的游客很多,他们在这里观光、休闲,体验不一样的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的号角下,清平镇逐渐摆脱矿产开发的粗放型模式,以“矿区变景区、家园变花园、颜值变产值”为发展理念,积极谋求转型发展,现已带动开办110家农家乐。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如今,绵竹市广大基层干部正放眼长远精准规划,脚踏实地精细谋划,带领百姓疾驰在以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之路上。“灵动的乡村,不仅应具备清新的生态和秀美的风光,更需要恬静闲适的生活情趣和浓郁炽烈的乡土气息。”九龙镇棚花村党支部书记蒋刚表示,“我们将依靠独有的猕猴桃田园平坝优势,利用付家河水域资源,借助216省道的交通便利,围绕‘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主题,打造集生态农业园区、文化旅游景区于一体的新时代城乡共享新家园。”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中,绵竹市让第一书记、驻村帮扶队、帮扶干部继续开展工作,变帮扶力量为振兴专班,在市、镇、村三级改革后,及时制定“部门帮扶责任不变、干部帮扶关系不变、第一书记派驻不变”的“三不变”原则,最大限度保证帮扶力量的稳定性,助力乡村振兴。(文 王虹)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