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四川消息:八月的清晨,连绵青秀的茶山黛绿含羞,叶芽芊芊,沿着起伏在山丘间的产业路,穿行在宜宾南溪区汪家镇生态茶园里,此时的茶园已人影点点,采茶人的手指翻飞,馥郁的茶香弥漫山谷。
汪家镇石龙村的赵吉芬大姐,一大早就出工采茶叶,兜里的茶叶倒了一篮又一篮,虽然满脸汗水,却笑容满面。“趁着凉快,六七点就出来了,一天能摘三斤多。”赵吉芬越说越有劲,越摘越快。
建设中的汪家镇生态茶园
从二三月份的明前茶到现在的秋茶,六七个月的采摘时间让小小的茶树成了“摇钱树”。
“今年,成熟茶园亩产值保守估计在5000元以上,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单此一项,村集体公司可获得近四十万的纯收入,村民人均可增收300多元。”汪家镇石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刚边说边看着眼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后新栽的茶树,满是憧憬。
“今年又扩种了240亩茶树,这些以前全是荒山,种玉米、红薯收成都不好。”杨刚说,“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山坡改成了梯田,荒山成了‘沃土’。”
石龙村茶园建设仅是汪家镇茶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该镇白果村、青山村等村社,新栽的茶树覆盖了黄土,扮靓了山坡,茶园建设进入“快车道”,也为致富按下“加速键”。
近年来,汪家镇大力发展早茶产业,适时提出打造“万亩生态早茶基地”产业发展战略,高标准建设茶园基地,仅2020年就规划建设3000余亩茶园。目前,该镇早茶面积已达5000余亩,其中已成熟茶园2000余亩,总产值可达2000万元。
“2020年,仅早茶产业一项就让贫困群众人均增收近1500元。”汪家镇副镇长刘丽说,下一步,汪家镇将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进一步优化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好汪家早茶品牌,把早茶产业做强做大,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文/图 刘昌盛)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