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竹产业展览中心 摄影 古良驹
国际在线四川报道:眉山是四川乃至全国竹资源分布重点地区之一,竹林面积达109万亩,竹产业综合产值达70亿元,“竹编、竹纸、竹钢、竹桶”四大品牌闻名全国。
近年来,眉山以奋进之势,做美竹林、做大竹业、做特竹艺、做强品牌,先后成功举办两届国际(眉山)竹产业交易博览会,累计邀请到56个国家地区和国内35个竹主产区的参展客商700余家,签约项目32个、金额348亿元。
以竹为媒联世界,小竹编撰大文章。2020中国国际竹产业交易博览会·首届数字国际熊猫节于11月2日在眉山市青神县启幕。活动将持续至11月7日。国际竹藤组织及成员国嘉宾、国家相关部委和省市领导、全国竹子之乡来宾、专家学者和参展客商代表等400余人齐聚眉山,共绘竹蓝图、共描竹生态、共谋竹发展、共创竹经济,眉山因竹与世界联通。
竹之“忆” 留住乡愁
作为眉山市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青神县全域推进竹林风景线建设,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下“竹”功夫,做“竹”文章,全力打造“竹里”超级IP,建成“竹林湿地”“竹里桃花”“竹里海棠”等“千亩”竹公园,尖山、天池、白果等“万亩”竹基地,精心打造竹里书屋、竹里巷子、竹里院子等“竹里”IP热门项目。中岩寺、竹博馆、熊猫馆等竹景区旧貌换新颜。
从城市到乡村,从公园到花园,从房前屋后到室内平台阳台,户户有竹林、处处见竹子的生态画面在青神县全域渐次形成。
竹韵记乡愁。从海拔2830米的瓦屋山竹林到青衣江两岸分布的竹类绿植,从东坡竹园到青神竹林湿地,从眉山滨江大道竹林长廊到思蒙河畔的竹林风景线生态屏障,眉山市大力开展竹主题绿化,实现竹生态与美丽乡村深度融合,留住了眉山人关于竹的乡愁。
竹之“艺” 绽放产业
10月21日,位于青神县的四川环龙新材料有限公司“斑布20万吨生物质精炼项目”建设现场传来好消息,项目已进入竣工倒计时,2021年将实现投产。
2014年,四川环龙新材料有限公司以“简单·适度”为品牌理念,开创了“斑布BABO”竹纤维本色生活用纸品牌,通过美国(FDA)、欧盟(AP)的食品级检测,产品销售覆盖全国所有省区,并成功入驻美国商超,2019年实现产值20亿元,外贸收入1亿元。
从产品到产业,从品牌到产业链,背后是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是政策的扶持与孵化。从2016年起,市财政每年预算5000万元,青神县财政每年预算2500万元,专项用于竹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
目前,青神启动投资35亿元、占地1000亩、年产20万吨制浆产能的斑布竹产业园,项目环评已通过专家评审,2020年底一期建成投产。园区与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VTT)组建竹材生物质精炼及全价利用工程实验室,开展技术研究,形成特色产业体系。
从生活竹编起步,到平面竹编闻名,再到竹制品加工崛起,做强竹业,坚持全产业链发力,眉山市完成竹制品从传统家庭编织到民间手工作业,再到工厂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超级进化。
眉山竹编已形成平面竹编、立体竹编、瓷胎竹编等25类、3000多种产品体系,产品走进广交会、进博会、西博会、北京世园会等会展,远销美国、日本、韩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眉山竹钢”先后承建北京文创产业园“北京坊”、世界园艺博览会“百果园”、呼和浩特“昭君博物馆”等多个国内重大项目。全国最大的本色生活用纸园区——斑布竹产业园呼之欲出,竹编产业园区更被认定为四川省首个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
经过多年的发展,眉山市竹企业已从30家增加到150家,其中,亿元加工企业3家,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建成全国竹产业交易中心,入驻国内外竹企业60余家,产品达8万余件。仅青神县从业人数就从1000人增长到1.5万人,实现人均竹产业增收2500元以上。“青神竹编”连续两次入选全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百强榜。
竹之“谊” 联通世界
中国竹编看四川,四川竹编看眉山。眉山市竹编代表作《苦乐清凉》《隐形观音》《清明上河图》先后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等殊荣,“青神竹龙”成功申报“最长竹编舞龙”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眉山通过持续实施非遗传承行动,发挥陈云华、张德明、殷超等竹编大师引领作用,建立了国内外非遗竹编文化传习所等培训基地65个,编印竹丝制作、平面竹编等教材20余套,共培训巴西、厄瓜多尔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竹产业从业者6000余人。同时,眉山拥有国际竹编工艺美术大师1名,国家级1名,省级4名,高级工艺美术师109名。平面竹编和立体竹编生产工艺技术成为四川省地方标准,青神荣获“竹编艺术传承国际范例奖”。
2016年,眉山市成功举办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从2018年至今,由中国竹产业协会、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主办,四川省林草局、眉山市政府承办的国际(眉山)竹产业交易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两届,共接待客商17万人次。眉山市通过开展“青神竹编”全球宣传推广计划,在国际竹藤组织成员国开展专题巡展,共同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已与哥斯达黎加等4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文 方秦)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