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发布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改革创新最佳实践案例和优秀案例
2023-04-27 08:41:32来源:人民网编辑:邓超责编:何剑岭

  原标题:原创性原动力改革为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成都发布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改革创新最佳实践案例和优秀案例

(转载)成都发布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改革创新最佳实践案例和优秀案例

案例发布现场 人民网 王波摄

  人民网成都4月26日电 (王波)桥下,绿植爬满高高的桥墩,市民驾车行驶在路上,仿佛驶入童话世界;桥上,蔓延的月季花竞相开放,车辆往来穿梭,走着真正的“花路”。春夏之交,成都二环高架,成了一道别样的城市赏花风景线,“霸屏”市民的朋友圈。然而,这只是公园城市的一个缩影。如今的成都,正在徐徐展开一幅“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公园画卷。

  从公园城市“首提地”到“示范区”,成都市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创新激活力,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构建蓝绿交织公园体系,打造宜居宜业城市环境,创新城市智慧治理模式,一件件创新实践案例,践行着新发展理念,汇聚为“成都智慧”,形成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强大动力。

  4月26日,在第三届公园城市论坛和第六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闭幕式上,成都正式发布2022年度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改革创新10大最佳实践案例和20个优秀案例。

  据悉,此次案例评选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的《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坚持以人民的获得感、满意度为标尺,聚焦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构建了基于创新性、示范性、影响力和政策法规、体制机制、方法路径等10项指标评价体系。结合群众调查测评、专家推荐、部门会商,经两轮综合评审,最终从140个申报案例中评选出最佳实践案例10个、优秀案例20个。

  “国务院批复同意的总体方案赋予成都‘探索创新、先行示范’的时代使命。为此,市委明确提出,要对表对标党中央和省委改革部署,坚持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势中推进、在大事上作为,加快推出一批支撑性前瞻性原创性原动力的改革举措,以深层次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成都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曾明友在介绍案例评选有关情况时表示,谋划推出完善重点片区融合开发机制、推动产业“建圈强链”落地落实、完善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机制、完善土地利用管理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智慧蓉城建设、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机制等原创性原动力改革,根本在于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决策部署,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据悉,为进一步推动市委原创性原动力改革安排部署落地见效,下一步,成都将把案例评选活动作为推进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有力抓手长期开展,持续总结各领域先行探索的典型经验和制度成果,每年评选一批典型案例,进一步激发全市上下推进示范区建设的主动性、创造性,力争为公园城市建设带来更多“成都启示”、贡献更多“成都力量”。

  十大最佳案例:

  以功能提升为导向推进城市重点片区综合开发

  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与建设

  构建公园城市先行区“1+5+1”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构建优质粮油产业全链条服务体系 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新路径 打造生物经济新高地

  “强链、拓圈、筑城”加快航空产业集聚发展

  超大城市老旧小区综合治理“西南街”模式

  构建党建引领社区“微网实格”治理体系

  打造全域感知数字孪生社区

  打造货车司机“蓉欧驿·蔬心驿站”暖心之家

  20个优秀案例:

  构建“碳惠天府”机制 引导绿色低碳全民行动

  城市“微更新”:从“剩余空间”到“金角银边”

  “成本三降、多元开发、产业融合”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

  “三生三转”融合联动发展改革

  打造法务集聚区 构建全流程全链条法务新高地

  成都校院企地携手构建城市“人才发展共同体”

  全国首创“人才贷、研发贷、成果贷”助力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

  构建“成都工匠”技能人才服务体系

  首创“体育教师共享中心”模式体教融合赋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推进“金熊猫”科技企业创新积分制改革

  创新探索全龄友好公园社区建设 聚力实现“推门就是美好生活”

  打造“水韵园”综合教育基地 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

  实施四大融合改革 打造“两业”融合示范区

  构建政务“提醒服务”打造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创新彭什合作协同发展模式 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样板

  探索城乡融合“微改革” 助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强化协作协同 激活检察建议新动能

  构建多层次网络化现代新型城镇化综合管廊体系

  打造“基层服务·报表通”应用系统让基层工作人员不再当“表哥表姐”

  探索国家数字乡村试点 推动“智慧蓉城”建设向乡村延伸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