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的董允坝伞乡景区 供图 泸州市江阳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国际在线四川消息(宋书琦):近日,泸州市江阳区丹林镇梨花源油桃采摘基地里的300多亩油桃相继成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观光采摘。
近年来,江阳区充分发挥地处城郊、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推进农业与旅游联姻,把田园变公园、荒地变景点,打造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产村相融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链,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助推乡村振兴发展。2020年,江阳区接待游客85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7亿元。江阳区相继获得2019年度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市、区)、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四川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等荣誉。
董允坝伞乡景区游人 供图 泸州市江阳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田园变公园 催热“生态游”
初夏的分水岭董允坝,处处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放眼望去,蔬菜基地、蔬菜科技大棚、伞里特色街区交相辉映,一幅公园似的山水田园美景跃然眼前。这是江阳区田园变公园催热乡村生态旅游的一个实例。
2014年,江阳区引进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把董允坝打造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村里成立了专合社,农户通过专合社将土地集中流转出来。”董允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帮群介绍说,不少村民举家外出,土地闲置,通过土地集中流转,将农村零散的田地纳入园区进行统一管理、规模经营,原有土地利用价值成倍增长。
2020年5月,董允坝伞乡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规划面积2万亩,目前已建成1.3万亩蔬菜种植区、水生蔬菜区、优质大棚区、双创孵化园、湖边小屋、伞里特色街区等。
颇具特色的伞里特色街区总长约1.1公里,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共分为A、B、C三个区域,结合川南民居特色,采用魏、蜀、吴三种建筑风格,游客行走其间,感受三国古韵,好似穿越时空。
这个在田园上建起的集文化体验、生态农业观光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景区,处处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每年接待省内外游客30多万人次,催热了乡村“生态游”。
荒地变景点 带来“好钱景”
5月下旬,江北镇干坝村在荒山荒坡和撂荒地上建起的鑫江杨梅产业园里的1100余亩杨梅即将成熟,杨梅园负责人陈凤平和工人们忙着接待参观游客和微信预订下单的客人。
近年来,江阳区通过开发荒山荒坡和流转撂荒土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成功推出赏花游、采摘游、农业观光体验游等10多个乡村旅游品牌,可赏花、可采摘、可体验、可研学,让开发后的荒山荒坡成为乡村景点,成为最佳的江阳乡村游打卡线路,为当地乡村旅游增添了深度游和体验游的元素,形成示范效应,带来“好钱景”,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五年前,我承包了这里的600亩荒山荒坡开发种植樱花,目前已初见成效。”“樱花谷”负责人袁刚介绍说,目前,“樱花谷”每年春天吸引泸州及周边近15万人次游客前往赏花,两个多月时间收入达500万余元,20多名村民长期在“樱花谷”干活,每人每年收入4万余元。
“我在这里流转土地,建起20余亩的蓝莓观光采摘基地,年收入达80万余元。”5月16日,在蓝莓观光采摘基地忙着接待游客的负责人何克均脸上绽满丰收的喜悦。
开发荒山荒坡、流转撂荒土地打造乡村景点,推出赏花游、采摘游、农业观光体验游等乡村游,为江阳区的乡村带来了“好钱景”,醉了游人,富了农民,振兴了乡村。
当地农民变产业工人 供图 泸州市江阳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农民变工人 吃上“旅游饭”
每天上午8点,分水岭镇董允坝村村民温家情就来到董允坝伞乡景区的蔬菜大棚里上班。土地流转后,温家情和不少当地农民都变成了产业工人。他说:“在这里工作每天有100元左右的工资,还可以照顾家人,真不错。”目前,在董允坝伞乡景区务工的当地及邻近村民达3000余人。
近年来,因土地集中流转发展乡村产业,江阳区许多农民从农田“洗脚上岸”变身产业工人,通过到景区打工、开办农家乐等在家门口“上班”,吃上了“旅游饭”。
江阳区着力打造以“走进农家生活、品味农家菜肴、体验农耕文化、欣赏乡村风情”为主题的农家乐旅游,全力推动乡村旅游朝着特色化、规模化、效益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吃在农家、住在农家、乐在农家、购在农家”的乡村旅游模式初步形成。众多当地农民瞅准商机,念起“旅游经”,搭上“旅游车”,吃上“旅游饭”,数着“旅游钞”,极大拓宽了广大农民的致富渠道。全区先后培训旅游就业人员500余人,目前已发展以休闲观光、垂钓烧烤、种植采摘、农耕体验等为主题的乡村农家乐100余家,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余人。
“今年2月中旬,樱花陆续开放后,前来赏花的游人很多,农家乐每天都有30多桌客人。”说起赏樱花给自己的农家乐带来的红火生意,“樱花谷”里的“樱花缘农庄”老板袁云彬难掩心中的喜悦。他在赏樱花的2个多月时间里,赚了20万余元。随着络绎不绝赏樱游人的到来,樱花谷附近的“樱花缘农庄”“乡村百味”“好又来”等10多家农家乐应运而生,进入三月后几乎天天爆满。赏花期间,游人近15万人次,全村农民人均实现综合收入3000余元。
全长25公里的沿沱江旅游道路投用后,车行道和骑游道吸引了无数泸州及周边群众前往跑步、骑行、欣赏风景。沿途农民凭借沱江秀美风光,开办“篱笆院子”“四合院”等10多家农家乐,生意十分红火。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