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速”写成渝!
2022-06-30 14:19:54来源:成都日报锦观编辑:邓超责编:郑建超

70年,“速”写成渝!

四川盆地
中国面积第三大盆地
孕育了成都和重庆两座西部重镇
成渝与世界交融的历史
镌刻在3000年之久的蜀道上
但千古一句“蜀道难”
反映出古代巴蜀人
要走向外界所面临的窘境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古人在悬崖凿出仅容一人通行的剑门鸟道。
(图据 视觉中国)
 

70年,“速”写成渝!

70年前
蜀道的历史
因为一条铁路的开通
而被彻底改写
从此真正开始了
势如破竹的升级迭代进程
它就是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修建的
第一条铁路
成渝铁路
▼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通车仪式现场,第一列火车从重庆站到达成都站。
(图据 央广网)
 

70年,“速”写成渝!

从那一刻起
蜀道转入了
现代化建设时期
从古时富庶繁盛的巴蜀大地
到如今
成渝双双跻身超大城市
当前更是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
国家战略机遇叠加期
千年“双城记”进入全新篇章
 

70年,“速”写成渝!

纪念成渝铁路通车70周年之际
回望历史
探步历代蜀道
我们会通往一部
怎样的“双城传奇”?
第一代蜀道
-侧身西望长咨嗟-
狭义的蜀道
指古代从中原
通向巴蜀的系列道路系统
“天梯石栈相勾连”的金牛道
“山顶千门次第开”的荔枝道
“一握寒天古木深”的米仓道
……
▼古蜀道示意图。
蜀道被誉为“古代陆上交通系统活化石”,是人类最早的大型交通系统遗存之一。川陕渝三地已启动蜀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制图 钱虹辰)
 

70年,“速”写成渝!

这些铺满传奇的道路
讲述着几千年来巴蜀人民
破除天险与外界沟通的强烈执念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金牛道
是古代长安与成都之间的交通动脉
人们从成都上路
过今广汉、德阳、梓潼等地
经广元出四川盆地、汉中盆地
翻越秦岭可通秦川
▼广元市昭化古城中金牛道穿城门而过,往北前行便进入大巴山脉。
(图据 视觉中国)
 

70年,“速”写成渝!

奇难奇险
是蜀道的标签
联通内外
是蜀道的使命
文史丰赡
是蜀道的注脚
▼名震千古的剑门雄关,是历史上唯一未被正面攻破的关隘。
(图据 视觉中国)
 

70年,“速”写成渝!

作为最具影响力的
古代交通系统之一
第一代蜀道
在极为苛刻的自然条件下
将巴蜀与广阔的世界相连
噫吁嚱
蜀道虽难
其益无穷
第二代蜀道
-天堑变通途-
近代以来
公路和铁路出现
如何建造高效联结成渝的
交通系统
成为四川近现代化的首要问题
成渝之间本有古驿道
但明显已不适应先进的交通工具
直到1933年
老成渝路建成
▼图为1941年老成渝路上行驶的车辆。
老成渝路基本沿成渝古驿道修建,其起止点为:成都牛市口-重庆牛角沱。
(图据 重庆晨报)
 

70年,“速”写成渝!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
随着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推进
1987年,新成渝公路建成
1995年,成渝高速公路建成
2007年,成遂渝高速公路建成
2017年,成安渝高速公路建成
2021年,成资渝高速公路建成
……
▼图为1995年通车的成渝高速龙泉山隧道段。
成渝高速于1990年动工,是中国西部第一条高速公路。
(图据 川观新闻)
 

70年,“速”写成渝!

▼开通前夕的成资渝高速中和枢纽。
(图据 新华社)
 

70年,“速”写成渝!

而更具传奇色彩的
无疑是
轨道上的成渝
尤其是
对于新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的
成渝铁路
1950年
为恢复西南地区经济发展
在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下
被搁置半个世纪的川汉铁路西段
即成渝铁路
全线开工
▼1950年6月,三万军人为筑路开道。图中旗上题字:开路先锋。
(图据 新华社)
 

70年,“速”写成渝!

▼1950年11月,十万筑路工人开始奋战成渝路。
(图据 新华社)
 

70年,“速”写成渝!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人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在中国的铁路发展史上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新中国百废待兴的条件下
十几万筑路大军
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
夜以继日、就地取材
沿线群众捐款捐物
共同将铁路节节推进
▼两年时间里超过18万军民参与到成渝铁路的建设当中。图中旗上题字:劳动英雄。
(图据 新华社)
 

70年,“速”写成渝!

1952年6月13日
经过仅仅两年时间
全长505公里的成渝铁路
全线贯通
7月1日
成渝两地分别举行通车仪式
随着汽笛声响起
第一列火车从重庆站
呼啸启程
至此
四川人民半个世纪的铁路梦圆
欢呼声响彻巴蜀
响彻新中国
▼通车仪式上第一列火车到达成都站,成渝两地万人空巷庆祝圆梦。
(图据 央广网)
 

70年,“速”写成渝!

成都工务段退休职工曾德华
曾作为建设者参加了通车仪式
如今他回忆道
“那时不容易,干活累啊
从早上一直到晚上
相当艰苦”
▼曾德华老人展示通车仪式纪念徽章。
(图据 新华社)
 

70年,“速”写成渝!

▼纪念章铜质镀金珐琅,上方镌有党徽,底部绘有铁路路徽和象征喜庆的飘带,中间铸有“成渝铁路通车纪念”主题文字和通车日期。
(图据 央广网)
 

70年,“速”写成渝!

同样在当年的通车仪式上
内江人李元鸿
被选拔为学生代表
为车组人员献花
现已耄耋之年的他
回忆第一次见到火车说
“火车好长啊
看到好高兴啊
好像好大的房子一样”
▼右一小男孩为李元鸿。
(图据 内江头条)
 

70年,“速”写成渝!

彼时
成渝铁路的客车与货车
几乎随时满载
单程运行近13小时
▼成渝铁路首发火车沿江行驶。
(图据 重庆日报)
 

70年,“速”写成渝!

一路通,百业兴
成渝铁路通车后
永川的大米运至重庆
运价降至从前的四分之一
煤运到成都
煤价从80万元(旧币)/吨
降至25万元/吨
1200多种从前不能外运的西南特产
开始被大量运往华东、华北等地区
……
成渝铁路
深刻地改变了四川
乃至西南地区的交通格局
极大改善了沿线群众的生活
也拉开了
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序幕
▼成渝铁路王二溪大桥曾是全国最长的铁路石拱桥。
(图据 新华社)
 

70年,“速”写成渝!

70年披星戴月、风雨无阻
成渝之间的轨道交通
提速迭代从未停止
 

70年,“速”写成渝!

13小时11小时4小时30分
3小时26分3小时19分1小时54分
1小时30分1小时02分
……
这是轨道上的70年加速度
▼图为成渝高铁达速运行首发车CR400AF-Z型“复兴号”智能动车组。
(摄影 田程晨)
 

70年,“速”写成渝!

有这样一个“铁三代”家庭
从第一声汽笛鸣响
到成渝高铁达速运行
三代人与成渝一同走过70年
李鸿升
成渝铁路第一位火车司机
1952年第一声汽笛由他拉响
▼李鸿升与列车。
(图据 西南铁路)
 

70年,“速”写成渝!

后来
李鸿升的儿子李国方
接过了父亲的班
30余年驾驶生涯里
他陪伴成渝铁路
完成了蒸汽机车
到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的迭代
▼李国方在驾驶列车。
(图据 西南铁路)
 

70年,“速”写成渝!

90年代末
李国方的儿子李治刚
又接过了父亲的班
驾驶电力机车
疾驰在成渝之间
2020年他凭借过硬的驾驶技术
成为“复兴号”成渝首开第一人
▼李治刚在驾驶高铁列车。
(图据 西南铁路)
 

70年,“速”写成渝!

在体验过成渝高铁后
李国方说
“我做梦也没想过
有一天火车的时速能达到350公里
重庆到成都只要1个小时”
▼李治刚带父亲李国方体验高铁驾驶室。
(图据 西南铁路)
 

70年,“速”写成渝!

岁月如歌
一家“铁三代”
用铿锵的轮轨之音
在巴山蜀水间
奏出苍莽70载的壮阔交响
这是“铁三代”家的70年
是成渝之间的70年
是第二代蜀道的70年
▼在巴蜀山水间疾驰的高铁列车,跑出一幅写意山水画。
(图据 视觉中国)
 

70年,“速”写成渝!

第三代蜀道
-进击“第四极”-
2021年2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擘画了未来我国
海陆空交通网络的蓝图
▼成渝是3条主轴、2条走廊、2条通道的交汇点,位列“全国四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
(图据 新华社)
 

70年,“速”写成渝!

交通“第四极”
蓝图浮现
今天
新时代的蜀道建设成绩斐然
 

70年,“速”写成渝!

畅蜀道
“第四极”仍在进击之路上
▼世界修建难度最大的高速路——四川雅西高速,于2012年建成通车,拥有7项世界之最,被誉为“云端上的高速”。
(图据 视觉中国)
 

70年,“速”写成渝!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指出
“成渝地区……基础设施瓶颈依然明显”
成渝要“合力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被放在首要位置
那么
交通为何如此重要?
 
“发达的立体交通体系是世界级都市圈的重要标志,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服务国家大局的关键抓手。
——汤继强
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
 
“近年来,成渝地区在对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虽然成绩显著,航空枢纽地位开始凸显,形成了一批出渝出川的铁路、公路和水运大通道,但对外交通这一短板仍然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基地,还需要加快建立全方位立体综合交通体系。”
——戴 宾
四川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
 
“一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并不是简单地修几条铁路或者高速公路,这是一个交通网,而且是互联互通的。
高质量的现代化、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重构区域经济版图,更好支持成渝地区内的城市实现协同发展。
——盛 毅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
 
▼成都国际航空枢纽主枢纽——天府国际机场。
2021年成都双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4795.4万人次,其中双流国际机场4011.7万人次排名全国第二。
(图据 视觉中国)
 

70年,“速”写成渝!

查漏补缺,引领辐射
服务交通强国
成渝任重道远
作为“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首要一步
第三代蜀道
正在两地紧密合作下加快构筑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2021年完成旅客吞吐量3576.6万人次,排名全国第4。
(图据 视觉中国)
 

70年,“速”写成渝!

第一代蜀道
在千沟万壑中
劈开古代巴蜀人民
走出盆地的曲折之路
第二代蜀道
乘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东风
让川渝相融跑出70年加速度
第三代蜀道
将成就一个世界级的双城经济圈
成为全方位大开放的
内陆开放高地的
坚固基石
▼重庆保税港区是我国内陆首个保税港区,也是唯一个拥有“水港+空港”的一区双核模式保税港区。
(图据 视觉中国)
 

70年,“速”写成渝!

蜀道已畅
高速出川出渝通道年年加密
川渝深度融入“八纵八横”高铁网
成渝国际航线总量超230条
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渐入佳境
……
巴蜀大地比历史上任何时代
都更接近畅联世界的梦想
▼成都东动车所里呈“万箭齐发”之势的列车。
(图据 视觉中国)
 

70年,“速”写成渝!

用双脚踩出古蜀道
走出盆地的巴蜀人民
向历史交出了
掷地有声的清晰答卷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