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前夕,川南地区水稻进入分蘖期,水稻植株变得粗壮,“稻虾连作”的秧田到了投放虾苗的最佳时机。6月5日,自贡市沿滩区5000亩稻虾综合种养推广田“入住”1500万尾小龙虾。芒种忙种,一水两用,眼下,这郁郁葱葱的稻田正孕育着又一季、又一年的虾肥谷丰。
投放虾苗
入夏以来,四川南部气温渐暖、雨水偏多,水泽丰盈的稻田郁郁葱葱。眼下,川南的农户也没闲着,打理稻田最要紧。在芒种节气,川南地区的水稻已长到20多公分。自贡沿滩区大觉村“95后”养殖户卢晓红看着自己“稻虾连作”的135亩稻田,满眼都是丰收的期盼。
投放虾苗
捞虾苗、入地笼、进秧田。当天,自贡市沿滩区的稻虾种养专合社5000亩稻虾综合种养田迎来又一波“新业主”——1500万尾虾苗投放稻田,进入一田双收的种养模式。为确保农户和专合社“双轨”种养的产出,自贡沿滩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范鹏程一边检查田块土壤、查看水情,一边叮嘱专合社人员投放虾苗后的田间管理。
四川南部,气候温润,当前,地区水稻逐步进入分蘖期,水稻植株变得粗壮,而经过前期培育的虾苗在芒种前便是投放稻田最佳时节。小龙虾养殖周期在3个月左右,其间,稻田为小龙虾提供优良的水温环境和草植环境;小龙虾不仅疏松泥土,代谢产生的有机肥还为水稻提供肥力。一汪水田中,两个物种以绿色有机互为彼此,为种养户带来高效种养收益。
近年来,“稻虾连作”“稻鱼连作”是川南地区立体生态农业保粮促增的有效模式。相较于单纯的粮食种植,共生共养模式既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也提高了农户收入。自贡市沿滩区荣鑫稻虾种养专合社“稻虾种养”推广区共有水稻5000亩,由脱贫户、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组成的种养大户有30多户,同时还吸纳600多名散户参与。
专合社无偿为贫困户培育虾苗,向种养户提供技术指导。产出后,专合社以高出本地市场的价格订单包销小龙虾,运往沿海地区销售。专合社负责人曾远预计,2022年,亩产小龙虾400多斤,稳产稻谷1300多斤,亩平均增收6000多元。(文/图 曾贞)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