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比增长47% 成都高新区IC设计产业加速建圈强链
2022-02-17 14:31:18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邓超责编:胡晓萌

  国际在线四川消息(记者 刘江):2021年,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保持高增长。数据显示,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规模以上企业产值4702亿元,增长24.2%;IC设计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3.5亿元,同比增长47%;营收过亿元设计企业新增8家,达到23家。IC设计产业营收、增速、过亿企业数量等指标均列全国前十。

  如今,成都高新区已形成从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终端整机制造到软件服务的全产业链条,在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版图占据重要一极。IC设计产业创新生态体系也正加速完善,诞生了众多优秀创新产品。

  当前,成都正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等方面的20条产业链,大力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作为成都产业高地,成都高新区承担了其中集成电路等10条重点产业链的建圈强链任务。为推进IC设计等产业“建圈强链”,成都高新区在2022年2月8日召开的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明确提出今年将组建600亿元产业基金,其中40%将投向电子信息产业,并明确帮助科研机构及企业招引产业创新及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给予个人最高2000万元、团队最高1亿元支持。

同比增长47% 成都高新区IC设计产业加速“建圈强链”_fororder_IC设计产业园效果图

IC设计产业园效果图 供图 成都高新区党群工作部宣传处

  涵盖八大技术领域 聚集140余家IC设计企业

  作为我国中西部集成电路产业的主要聚集地,成都高新区一直致力于通过“强链稳链补链”思路招引项目,做强做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已建立较为完善的现代电子信息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了以“芯——屏——端——网”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

  目前,成都高新区已聚集140余家IC设计企业,主要涵盖通信、微处理器、模拟、功率器件、传感器、光电器件、存储、IP等八大技术领域,在通信、模拟、微处理器、功率器件、IP领域形成了比较明显的优势。2021年,除了海光集电、新华三半导体这样的龙头企业持续保持高增长外,中微芯成、泰格微波、虹微、启臣微、国科微、和芯微等营收过亿企业增速超过50%,仕芯、瑞迪威、雷电微力、森未科技等细分领域领军企业增速超过100%。

  同时,为加快促进产业聚集,实现规模效应,成都第一个IC设计产业高地——高新西区IC设计产业园雏形已现。成都高新区聚焦IC产业发展,以“招引+培育+自建”的模式引导区内孵化优质企业,打造技术创新、内外开放、绿色环境、区域协同、成果共享的中国西部“创芯谷”IC设计示范区。

同比增长47% 成都高新区IC设计产业加速“建圈强链”_fororder_芯火基地

成都国家芯火双创基地 供图 成都高新区党群工作部宣传处

  “建圈强链” 推动IC设计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助力IC设计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成都高新区通过提供平台、政策、人才、资金等支持,让区域内的企业拧成一股绳,加速形成产业集群,共同筑起了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高地。

  依托芯火国家双创基地、成都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服务基地,成都高新区整合本地其他13家公共服务平台,已建成设计服务、流片服务、封测服务和配套服务的全流程服务平台,极大提升了IC设计产业生态,引导和推动本地IC设计企业整体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芯火基地、锐成芯微、和芯微等3家服务平台,2021年为区内超过50家企业提供IP、EDA等设计工具、设计流程服务240余次,服务量同比增长367%。芯火基地、锐成芯微、矽能科技等3家流片服务平台,通过与国际国内领先制造企业合作,为区内60余家企业提供100余次服务,服务量同比增长近一倍。

  企业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成都高新区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开展非全日制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2021年,电子科技大学和四川大学为成都高新区在电子信息领域定向培养共计90名非全日制研究生,并新增27个联合培养基地。

  目前,成都高新区正持续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以政府为指导、产业需求为导向、高校与企业为主体,聚焦模拟射频IC、功率半导体、封装集成等方向,深化产教资源融合,构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学科建设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开放性创新平台。

  今年,成都高新区将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攻坚计划”,推出600亿元产业基金和领军人才专项政策,这些举措将进一步助力IC设计等产业发展,推进“建圈强链”,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持续加强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企业招引和培育,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