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四川招商引资的“进”“出”之道
2022-01-14 11:36:03来源:新华网编辑:唐浩博责编:胡晓萌

  日前,《2022年四川省重点项目名单》公布,名单共列项目700个。其中,招商引资项目286个,占比41%,招商引资在四川稳投资、稳增长中的支撑拉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据悉,2021年,四川经济合作系统贯彻落实“稳农业、强工业、促消费、扩内需、抓项目、重创新、畅循环、提质量”24字工作思路和“热情招商、紧追洽谈、审慎签约、全力落实”16字招商方针,打好重大项目促进、重大活动举办等一场又一场硬仗,经济合作工作取得新成效。

  “引进来”:2021年四川全年省级平台签约项目1388个

  2021年,四川省经济合作局着力通过平台招商,大力“引进来”。

  2021年9月16日至20日,第十八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在成都举行。西部相关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国内外投资者签约投资合作项目758个,推出拟对外招商的投资项目2445个。其中,重大投资项目占比较大,投资额10亿元—30亿元的项目签约金额占总额的29.4%,投资额30亿元以上的项目签约金额占总额的36.5%。四川市级层面,有17个市州聚焦绿色生态、医药健康、文化旅游、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等行业领域,举办各具特色的投资专题活动,展现“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新活力。

(转载)2021年四川招商引资的“进”“出”之道

第十八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开幕式现场。(资料图)

  “合作伙伴增多,经济规模扩大,将带来更多收益。”新加坡人力部长兼贸工部第二部长陈诗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通过西博会等平台,越来越多的新加坡企业前往四川寻求商机。据统计,2021年四川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机构)882家,增长4.8%。

  四川省经济合作局除了搭平台,还聚焦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举办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新型显示产业链四川机遇推介会等30余场活动,全年省级平台签约项目1388个,吸引了中航锂电(成都)基地项目、蜂巢(成都)基地项目、吉利(宜宾)英伦新能源汽车制造、美国雅保(眉山)锂电池材料生产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已经从“广撒胡椒面”的传统招商,过渡到“以我为主、符合我的需要、为我发挥作用”的精准招商。

  “引进来”,四川机制也在创新。在招大引强的同时,绵阳市率先建立起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推进联席会机制,每半月由市政府专题研究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推进情况、统筹调度全市资源保障要素,实行“3×2项目台账管理”,实现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有力推进了全市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签约落地和投产达效。2021年,绵阳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率达到50%以上,招商引资产业投资占绵阳投资总额的60%以上。

(转载)2021年四川招商引资的“进”“出”之道

四川省经济合作系统“进千企、解难题、办实事、促发展”活动。(资料图)

  “走出去”:端出“项目大餐”、精准驻点招商

  “走出去”,才能更好地以需求为导向引进项目,不断做大增量。2021年,四川省经济合作局主动“走出去”,注重各方协同联动,充分凝聚招商合力。

  2021年5月,四川省经济合作局会同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以及有关市(州),抢抓四川省党政代表团赴广东、浙江考察契机,在粤、浙举办“1+2+N”系列投资促进活动34场,围绕四川省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改革领域,在两地推出了对外招商“项目大餐”,涉及投资总额3.35万亿元、投资合作项目1727个,彰显了四川“走出去”招商的决心和力度。此举也被粤、浙两地的企业家纷纷点赞,“吉利与四川结缘已有14年。十几年的实践证明,吉利投资四川的决策是十分正确的。”活动期间,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书福现场号召浙江企业家到四川发展,投资兴业。

  为进一步推介四川产业机遇,挖掘一批优质项目,促进一批项目落地,2021年11月,四川省经济合作局派出4支招商突击队分别前往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开启为期一个月的驻点招商,累计走访考察企业(机构)120余家,获取意向投资信息90余条,涵养了一大批意向投资客商,建立起新的招商渠道网络。

  “走出去”招商引资工作中,四川省经济合作局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机遇,推动区域合作取得成效。2021年,四川省经济合作局首次联合重庆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海)投资推介会”,各自选取川渝3个优势产业整合打包、整体推介,全面介绍两地产业基础、市场容量、投资方向,进一步将四川的产业发展机遇推向全国,进一步形成“引进一个重点项目、壮大一个优势产业、催生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集群发展效应。

  四川省经济合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局将进一步发挥项目在稳投资、稳增长中的支撑拉动作用,推动一批“大、强、新、优”产业化项目落地,助推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蒋燕)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