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阳市罗江区小有名气的“土专家”刘复东在乡村振兴工作站授课。来自附近乡镇的果农们认真做笔记,认真听讲。
授课现场 供图 德阳罗江区委宣传部
筑巢引凤 吸引人才沉下去
刘复东授课的乡村振兴工作站位于德阳市罗江区金山镇二龙村。
2021年8月,罗江区首个区级层面的乡村振兴工作站依托于专家大院在二龙村落地成立,这个约500平方米的工作站配置多媒体远程培训、沙盘展示等设施,设立柑橘专家工作室、油菜专家工作室、农事话吧、展示厅等功能用房,集农业技术培训、实践操作路演、社会化服务、技术咨询、产品展示等为一体,不仅成了村民休闲学习之地、返乡人员创业服务之地,还成了孵化产业、培育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阵地。
梧桐树栽好了,怎样引得凤来栖?德阳罗江区针对乡村人才引进,出台《农村实用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黄金十条”等系列政策,设立3000万元区级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推出授信15亿元的6款“人才贷”金融服务产品,最高可贷3000万元,同时享受10%—30%的减息优惠。
“以前都是自己贴钱引进农业专家合作,现在政府给予最高4万元/年的补贴,我们也有底气招引人才。”罗江区田和柑橘公司负责人叶贤飞了解到人才新政后,便开始“招兵买马”,柔性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彭良志、中国柑橘学会研究员陈克玲等8名人才为客座专家,建成含水肥一体化系统、自动化采集土壤数据系统的高标准智慧柑橘农业1200余亩,推动罗江晚熟柑橘产业发展。
专家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 供图 德阳罗江区委宣传部
素质提能 推动人才质量高起来
乡村振兴实践工作站的建立,破解了专家授课无场地的难题,但是针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训什么、怎么培训才是提升能力素质的关键。
“以前,我们搞农业培训就像‘打游击战’,地点不固定,信息不畅通,受众就有限。”刘复东在田间地头搞了几十年的农业培训,对此深有感触。“现在好了,区上成立乡村振兴人才学院,还请了专家组成教师团队,培训更加有针对性,大家也听得更有劲。”刘复东说。
德阳罗江区以乡村振兴人才学院为核心,按照“一镇一特色产业一孵化基地”布局建设覆盖蔬菜、青花椒、柑橘等产业的“1+N”乡村实用人才孵化基地,坚持因地制宜、以产定训,创新以阵地固定化、课程系统化和培训科学化的“三化”机制优化乡村人才培育孵化。
为让培训取得实效,德阳罗江区组建由外聘专家、科技特派员、“田秀才”、第一书记和农技员等组成的7个技术服务团,每月深入乡村一线开展技术服务,为老百姓“送技术、送经验”,对评为优秀的服务团,还将给予1万元/年的奖励,大大提高服务团的积极性。
“我们通过‘配菜+点单’模式开展培训,既组织专家送课上门,又开展培训需求调研,让培训对得上老百姓胃口。”德阳市罗江区农业局工作人员谢芙蓉介绍,2021年已累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2700余人次,有效解决以往培训“小、散、乱”的问题。
此外,德阳罗江区还紧扣产业发展需要,牵头农业企业与德阳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探索出一条适合罗江的产教深度融合发展道路。
“我们成立了罗江区高素质农民素质提升中心,创新实施‘高校+协会+农户’模式,建立‘1+N’导师制,结对帮扶40名高素质农民,有效解决新农人缺资金、缺经验、缺技术等现实困难。”德阳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执行院长夏洪波说道。
产业赋能 推动振兴步伐快起来
建立乡村振兴实践工作站,不仅要实现“育才”,还要实现“育产业”的效果。
金山镇二龙村八组村民谢英泰看着周边不少人通过种植晚熟柑橘致了富,馋红了眼,但由于缺乏种植技术,他一直不敢尝试。2021年,村上建立了乡村振兴实践工作站,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种植了3亩晚熟柑橘。通过专家们手把手传授种植经验和技术,2021年,他家增收近3万元。
“乡村振兴实践工作站既富‘脑袋’,又富‘口袋’,政府真是为大家办了一件大好事。”谢英泰逢人便夸赞。
如今,金山镇二龙村累计发展晚熟柑橘种植2200余亩,人均纯收入达20683元。
产业发展好了,基层治理才能跟得上。德阳罗江区按照户分类、组定点、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出门五步走”模式,实现生活垃圾有效处理,并开展卫生搞好、柴草堆好、畜禽管好、衣被叠好、家具摆好、农具放好“进门六个好”卫生家庭创建活动,引导群众爱清洁、讲卫生;以“厕污共治”推进厕所污水革命,以“共同缔造”推进彩钢棚革命和农房风貌整治,让美丽乡村路净、水清、树绿、花艳,处处村庄处处景。
如今的罗江乡村,风景越来越秀丽,村民越干越有干劲,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文 李明 马安安 熊姣)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