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下班通勤是很多人的常态;在上下班的路上,市民的“心情指数”,是这个城市“宜居指数”的一个重要构成。
提升城市通勤效率,既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突出公园城市特点的重要举措,也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刚需。
在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中,成都市提出将持续推进职住平衡,丰富“轨道+公交+慢行”多样化绿色出行选择,用高效接驳换乘降低市民出行时间成本,以智慧化、智能化、人本化的交通服务为市民通勤保驾护航,让市民在往返途中感受“触手可及的便利”,让单调乏味的通勤变为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和场景体验。
实现职住平衡
通过六大行动提升交通基础设施
2021年,成都市将着力推进《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成都市产业功能区规划导则》编制,科学评估和优化交通干道环、射线功能划分和规划设计,新增筹建人才公寓2万套,持续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同时,成都市将通过优化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城市格局、强化产业功能区建设、加快公园城市建设、促进城市有机更新、深化TOD综合开发、构建就业地与居住地相匹配的住房政策等行动,推动人城境业高度融合,形成集多功能于一体的产城融合单元,促进职住更加平衡适宜。
在交通基础设施提升行动中,通过全面加快全市交通路网建设、优化片区交通系统、实施人行道净化、智慧化停车设施建设改造、推进新城建试点扩面等六大行动,成都市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资源,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运行、利用效率和智能便捷水平。2021年,将精准化、针对性实施一批市政交通项目:加快完善“环+射”路网系统建设,持续推进东西城市轴线、天府大道北延线、羊西线、草金路等骨干路网建设,打通市域“断头路”20条以上;建成智能停车综合管理平台,构建全市统一的“成都停车”客户端;完成60条城市道路路面黑化整治,完成10000座检查井盖病害治理,完成300条人行道提升整治;提升慢行出行环境,天府绿道开工800公里、建成600公里,建设1000条社区绿道,完善自行车道200公里;开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起步试点工作等。
强化公共交通资源供给
轨道交通将实现区(市)县全覆盖
通过构建全域成网轨道交通体系、轨道公交高质量融合、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规范发展共享单车等六大行动,成都市将强化公共交通资源供给,以“三网融合”的高品质绿色交通体系强化交通运能,为市民提供丰富多元的出行选择,并着力提高绿色出行比例,到2025年,实现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率达60%、建成区轨道站点800米范围覆盖面超过60%、轨道交通实现区(市)县全覆盖、产业功能区覆盖率超过50%。
2021年,将持续推进第四期8个轨道交通项目和S3资阳线的续建工作,加快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编制报批工作;将新开及调整公交接驳线路20条以上,完成基于现状轨道站点的公交线网优化,持续提升常规公交运行效能,推进轨道、公交运力匹配、运营时刻协同;强化共享单车停放秩序管控,在公共交通站点周边合理设置共享单车停放点位并实施精准调度。
与此同时,通过在有条件的轨道、公交站点植入便民生活服务功能,既有街道“U形”空间改造提升,大力推进社区商业和TOD建设等三大行动,构建与生活场景相互衔接、多功能复合的通勤场景,让市民在“回家的路”上解决80%的日常生活和社交需求,切实提升市民通勤体验感。2021年,将大力发展社区商业,完善社区商业政策体系,打造示范性消费新场景36个;推动社区绿道“串街链户”,打造书店、花店、商店、咖啡馆(茶馆)“三店一馆”基本设施,积极营造“回家的路”“上班的路”“旅游的路”“上学的路”等生活场景、消费场景。
构建国际一流的智慧交通智慧管理系统
未来城市交通管理达到国际先进城市水平
通过构建国际一流的智慧交通智慧管理系统、精准动态调控路权、治理重要道路堵点、严格管控工程施工占道时间和范围、开展“明路权、礼让行”系列行动等七大行动,成都市将充分发挥既有交通设施效益,着力提供安全、高效、公平的交通服务,提升交通服务共建、共享、共治水平,增强城市交通治理现代化能力。2021年,将着力推动交叉口渠化优化和信号配时优化,完成20处交通堵点治理,实施不少于30个“片区微循环”;开展占道施工专项整治行动,解决“超期打围、超限打围、围而不动”等突出问题;充分调动广大市民企业的积极性,开展提升通勤效率“金点子”征集评选活动。
通过制定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绿色交通出行激励政策,完善公园城市绿色交通法治保障体系等行动,引导全社会涵养现代交通文化,促进形成文明和谐的交通秩序。2021年,将实施差异化、精准化停车收费政策,编制《成都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建设地方标准》,积极引导鼓励市民绿色交通、健康通勤。
未来5年,成都市将构建形成“通勤圈”“生活圈”“商业圈”高度融合的通勤体系,中心城区建成区平均通勤时间缩减到35分钟,平均通勤距离保持在8-10公里合理范围,30分钟内通勤人口占比达到45%,绿色交通分担率达到70%,城市交通管理达到国际先进城市水平。
一线直击
年内形成超30个片区循环
畅通小区“上班路”
曾经一到上下班高峰就拥堵的金牛区奥林片区,如今变通畅了,“秘密”就在于交通管理部门的对症下药,综合施策。
“成都市一些社区老旧小区众多,‘上班的路’和‘回家的路’不仅事关出行,是群众非常关注的民生问题,还和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紧密相连。这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公安交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金牛区奥林片区,0.8平方公里的面积内共有老旧小区63个。受道路基层设施条件限制,停车困难、出行不畅的问题突出,片区百度拥堵指数平均值为2.25。为解决片区老大难问题,交管部门诊断“痛点”,找准“病根”,“靶向治疗”。现在的奥林片区,交通拥堵指数由2.25降至1.05,机动车乱停放处罚数据由去年12月的284辆锐减至15辆,片区交通事故周报警量同比下降75.2%,一个愈发“健康”的奥林片区,让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目前我们已经形成指导推进全市片区循环的操作办法,研究制定出一批成熟的方案,年内至少形成30个以上的片区循环。”该负责人表示。
围绕城市通勤效率提升,下一步成都市将构建国际一流的智慧交通管理指挥系统,建成覆盖“全市域、全行业、全过程”的现代化智慧交通管理体系;打造城市级的交通信号控制管理平台、智慧停车平台、出行服务平台,优化交通资源配置,提升路网运行效率,减少通勤延误。建立“市区联动、一点一策”堵点治理机制,编制并实施各年度重要堵点治理计划,在全市范围持续开展“提升通勤效率金点子”征集评选活动,引导鼓励市民、机构参与交通治理研究。全面评估地面公交运行堵点,推动交叉口渠化优化和信号配时优化,实行公交信号优先,确保高峰时段公交行驶车速高于小汽车……
市民声音
成都智成尚品广告公司市场专员 刘梦成
出行更方便 在这儿生活得更幸福
“盼望着,盼望着,新的地铁来了,上班的距离近了……”这是成都智成尚品广告公司市场专员刘梦成发的一个朋友圈。“通勤时间减少太重要了!”小刘说,每一条新的地铁线路开通,最兴奋的人一定是家门口或工作地点有新地铁站台的人,因为大家上下班就更方便、更快了。
家住建设路的小刘在2017年来到成都,当时的她留恋于建设路丰富的市井生活,但附近没有地铁站,每天的出行都是依靠公交和出租车。去年年底,6号线的开通让她终于可以首选地铁出行了。“原先坐地铁,要转环线去上班;去年底,成都地铁‘批发式’开通,一下子开通了好几条线。它们的投运,减少了很多以前换乘的时间和路程,有的甚至还可以直达。比如,从玉双路出发前往2号线方向,原来需要到市二医院、春熙路,转两趟车才能到达,现在可以直接前往了;比如从双桥路前往东郊记忆,不用非得去7号线绕了……”小刘开心地向记者讲述着。
“我觉得现在提出的幸福生活十大工程,件件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我而言,上班日每天都要面对的通勤效率提升显得尤为现实和重要。上下班和外勤效率提高了,交通支出更少,出行更方便,所花的时间也更少,每天心情都会好很多。”小刘说,看到将有越来越多的举措出台,让大家的通勤时间更短、效率更高,她觉得在这个城市生活的幸福指数更高了。(记者 袁弘)
原标题:让通勤变为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和场景体验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