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全国首批试点开展“金熊猫创新积分”制
2021-01-13 09:28:45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冯巧凤责编:胡晓萌

成都高新区全国首批试点开展“金熊猫创新积分”制_fororder_1

成都天府软件园 供图 成都高新区党群工作部宣传处

  近日,经咨询评议,成都高新区作为火炬中心首批13家试点国家高新区之一,获批在全国率先试点开展“金熊猫创新积分”工作。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旨在主动发现、培育和支持一批研发能力强、成长潜力大、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提升成都高新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精准施策能力和现代化治理体系,助推成都高新区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

  精准画像 5大一级指标筛选科技型企业

  据悉,2020年12月9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在北京召开企业创新积分制首批试点工作协调会,系统介绍了企业创新积分制在国家高新区试点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评价指标、积分方法、数据要求、政策衔接等内容。

  为此,成都高新区结合会议要求,对标自身实际情况,经多次征求各部门、产业功能区、业界共治理事会、代表企业等相关单位意见,参考科创板上市条件),完善形成了《成都高新区“金熊猫创新积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于近日获得科技部火炬中心批准执行。

成都高新区全国首批试点开展“金熊猫创新积分”制_fororder_2

成都高新区新经济活力区 供图 成都高新区党群工作部宣传处

  成都高新区科技和人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试点拟针对企业总部工商注册登记在成都高新区内,在税务部门有研发加计扣除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雏鹰企业、瞪羚企业以及含有创新平台的企业。其评价指标体系借鉴了火炬中心建立的量化积分指标体系,加入成都高新区三大主导产业指标,重点突出企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及成长潜力,主要包含技术创新指标、成长经营指标、行业特色自选指标、辅助加分指标、辅助扣分指标等5大一级指标和46个二级指标。

  具体来看,第一类是技术创新指标,包括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研发人员占比、知识产权数量、技术合同成交额等10个指标;第二类是成长经营指标,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增长率等8个指标;第三类是行业特色自选指标,包括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经济三大主导产业,根据企业细分领域填报;第四类是辅助指标加分指标,包括企业承担科技计划项目、人才计划、创新平台建设、获得科技奖励等方面的10个指标;第五类是辅助指标扣分指标,包括税收处罚、诉讼、安全生产等方面的8个指标。

  精准助力“金熊猫创新积分” 激活创新动能

  对区域内研发能力强、成长潜力大、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来说,将如何通过“金熊猫创新积分”得到切实帮助?

  成都高新区科技和人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试点工作将有效撬动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本的精准支持,摸索出一套适用于成都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特色模式。

  例如,对成都高新区内企业以注册成立时间5年以下、5年至10年、10年至15年、15年以上为不同阶段,做好企业不同成长期分类分层政策扶持,并与国家、省、市科技部门其他相关政策衔接,努力争取国家、省、市层面的支持,打出政策配套组合拳;成都高新区还将优先整合区内企业现有扶持政策,按照“金熊猫创新积分”结果,对企业进行精准量化支持,促进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持续推动建立基于“金熊猫创新积分”的科技企业增信机制,提高区内的创新资源流通配置效率,加快促进科技企业创新发展。

  此外,上年度“金熊猫创新积分”评价结果靠前的企业,还可获推荐参选成都高新区年度科技创新50强企业,其中,符合条件的企业还可推荐企业人才享受成都高新区相关人才政策。

  2020年以来,成都高新区已出台《关于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研发投入、科技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标准制定、境内外研发机构等方面,出台了相应政策。此次“金熊猫创新积分”政策的出台,是对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精神的进一步落实,将有力推动区内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据介绍,成都高新区将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和梯度培育体系,加速培育和支持一批科技型领军企业;重点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经济三大主导产业,通过“金熊猫创新积分”试点工作的推广,发现和挖掘一批研发能力强、成长潜力大、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引导创新资源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助力“硬科技”“好苗子”企业脱颖而出,推动成都高新区加快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文 申巧巧)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