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于4650米的雪域高原上 全球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补电站投产发电
2023-06-26 22:50:45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邓超责编:何剑岭

  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西北部的柯拉乡,因4000多米的高海拔造就了丰富光能资源。

  一年前,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电站柯拉光伏电站在此开工建设。不到一年,扎拉托桑山大草原上光伏板鳞次栉比。6月25日,经过中国电建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下称:成都院)在内的数千名建设者共同奋战“追光”,柯拉光伏电站成功投产发电。

“追光”于4650米的雪域高原上 全球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补电站投产发电_fororder_高原上的柯拉光伏电站-摄影-张峰-

高原上的柯拉光伏电站 摄影 张峰

  与时间赛跑 开工即是决战

  柯拉光伏电站是雅砻江流域清洁能源基地“十四五”时期首个开工建设的水光互补电站,同时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补电站,首次将水光互补运行提升到百万千瓦级别。

  项目地处川西高原海拔4000米至4650米的区域,场址面积约1600万平方米,装机规模100万千瓦。

  成都院负责其中约三分之一的勘测、设计、采购、施工、调试并网发电,并承担整个光伏电站的牵头工作。工期严重紧张、工程量巨大。主动求变,成为建设者们唯一选择——超前策划,倒排工期,不断优化工序和措施,将任务细化到每一周甚至每一天。

  兵贵神速,开工即是决战。项目团队一进场,设备、人员便持续投入。从开工到施工道路设计出来,仅用5天时间,关键设备线路设计3个月便完成,创造了新的纪录。

  2023年初,项目突降暴雪,整个山顶被大雪覆盖,影响工期1.5个月。本就紧张的工期再次被压缩,让项目经理李涛昼夜难眠。为抢抓失去的工期,团队将工程设计之初的3个月“冬歇期”科学转化为“冬季施工大干期”,开足马力推进各项任务。

“追光”于4650米的雪域高原上 全球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补电站投产发电_fororder_工作人员查看光伏电站的运行情况-摄影-邱云

工作人员查看光伏电站的运行情况 摄影 邱云

  建世界级工程 直面挑战攻难题

  项目区氧含量仅为平原地区50%,紫外线辐射高出90%,8级至9级大风更是常事。“建设过程中遭遇许多困难,但没有人叫苦,更没有人退缩。”谈起团队,李涛声音哽咽,流下了感动泪水。

  超高海拔带来高寒。风力强、降雪多、昼夜温差大,夜间最低至零下30度,睡眠成了奢望,每晚几乎都是在辗转中熬过去。被子因呼出的热气结冰,让寒气徒增几分。大家基本都参与过高海拔项目建设,对此早有心理准备。缺氧高寒造成人机降效严重,团队视为最大“挑战”。

  “成都院承建的是海拔最高、规模最大、面积最大、地形最复杂的标段,其中地块占比为92%,桩种类占比75%,支架种类占比83%。”项目特征让施工经理沈南不敢懈怠。

  在简单的数字背后,建设者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设备集中供货期内,采购人员赵忠鑫连续出差3个多月,飞行2万多公里,前往7个不同设备厂家开展驻厂催交工作。

  升压站设备调试期间,因长时间超负荷运转,孙立友阑尾炎急性发作。一个队友倒下,立马又有队友补上,确保了现场设备按时完成调试。

  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他们下定决心:建设好世界级工程,服务“双碳”建新功,助推高海拔新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追光”于4650米的雪域高原上 全球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补电站投产发电_fororder_柯拉光伏电站-摄影-张峰-

柯拉光伏电站 摄影 张峰

  以科技创新为引擎 实现智慧“追光”

  “干设计不是闭门造车,不能单纯靠规范给出方案,需要深入一线,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项目设计总工程师吴迪驻扎项目160余天,从项目前期到实施阶段,从不缺席。

  扎拉托桑山地形复杂,沟壑交错,多种坡面相互衔接,若照搬以往设计方法,不能够满足柯拉光伏电站需求。为此,团队一步一喘走遍每一角落,再针对不同地形选配适应的组件及基础类型,为采购设备节约了大量时间。

  坚固的基础是光伏板矗立于强风暴雪中的关键。由于昼夜温差大,土壤反复冻融,土层如“冻豆腐”一般,下面还有岩石碎块,打桩施工难度成倍增加。传统直接打桩,会造成桩静压后移位、无法压桩、桩变形等问题。团队创新研发“先引孔、再静压、后回填”工法,成功将原本疏松的土壤夯实、稳固。

  面对高寒挑战,项目人员汲取成都院建设的世界最高海拔风电场等众多高海拔项目经验,研究出“盖被子”的方法,指导施工人员给浇筑的混凝土保温,以避免巨大温差导致结构松散、强度不足等问题。

  此外,在柯拉光伏电站采用随太阳转动的智能支架,主动分析识别每天最佳“追光”角度,提升发电效益。

  “电建蓝”闪耀在雪域高原 赋能美好生活

  走进柯拉光伏电站,不难发现光伏板距地面基本都超过1.8米,势必增加项目施工难度,但这样的高度,既可满足植被生长需要,又能保障牛羊放牧空间,实现“牧光”互补。

  不仅满足于此,项目通过“光伏+基础设施”“光伏+就业”“光伏+旅游”等一系列措施,带动农牧、旅游、交通等产业发展,进一步助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在柯拉光伏电站建设前,藏民过着传统的游牧生活,靠放牧挖虫草维持生计,过着简单生活,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项目部尽可能雇佣当地建设人员。

  柯拉光伏电站投产后,每年发出的电量可节约标准煤超6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60万吨。由于光伏发电具有不稳定性、波动性、间歇性,给电网安全带来一定影响。为了让它“稳定”下来,柯拉光伏电站发出的电,将接入成都院勘测设计的两河口水电站,实现“水光互补”接入电网外送。

  作为清洁能源的创新引领者,成都院普查规划了雅砻江流域水风光资源超1亿千瓦,参与建设众多能源项目,于2016年开始规划柯拉光伏电站项目,2021年启动可研设计。该能源基地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基地之一。

  成都院董事长黄河表示,成都院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发挥能源建设优势,打造绿色高质“标杆工程”,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作出贡献。

  追光,在4650米雪域高原上,带来的不仅是光明。正如“赋能美好生活”的企业使命,成都院建设者们胸怀使命,高扬“追求卓越、不断超越”精神,让“电建蓝”在雪域高原更加闪亮。(文 邱云)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