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遂宁市船山区涪江江心的圣莲岛已被打造成当地有名的公园。图为近日航拍的圣莲岛。廖锦辉摄
5月19日傍晚,遂宁船山区兴禾东街的市民袁余照常来到九莲洲生态湿地公园散步。走在这个家门口的公园里,吹着清爽宜人的江风,袁余说自己特别有幸福感:“前面还有儿童乐园和足球场,大人小孩都有耍的。”
近年来,以生态环境建设为抓手,遂宁积极打造城市生态体系。截至去年底,遂宁市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地率超37%,绿化覆盖率超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61平方米,全市城市公园总数达66个,每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达0.22。
进一步夯实全域优良生态本底,当前,遂宁正加快推进“生态公园名城”建设,以生态打底、用公园塑形、借绿道聚景、造场景营城,将全生命周期公园打造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力争到今年底中心城区绿地率达到38%,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7.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65平方米;到2025年,中心城区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实现4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平方米,全面建成西部地区“生态公园名城”。
有机更新
老公园焕发新活力
5月19日早上9时刚过,位于遂宁蓬溪县县城中心区域的白塔公园人气旺盛。历史悠久的蓬溪白塔下,新建的书法艺术馆等休闲区域已经成为市民游乐、休憩的好空间。
“按照‘公共+文化+生态’的理念,蓬溪对白塔公园进行了改建,增设了基础设施和活动空间,打造周边居民休闲小憩的小场景,建设成为一个集古迹保护、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中心公园。”蓬溪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生态建设股负责人邓尚杰说。
在遂宁,一场覆盖全域的“老公园·新活力”提升行动正在推进。
此前,遂宁已建成了九莲洲生态湿地公园、莲里公园等多层次多形态的城市公园。“公园建得多,建得大,服务质量也要提升。”在遂宁市住建局生态园林科科长刘勇看来,现有公园亟需提升多元供给的游憩服务质量,着力解决为人服务功能不强的问题。
在“老公园·新活力”提升行动中,遂宁以建成多年的老旧城市公园为对象,通过丰富基础配套、拓展活动空间等,为市民提供多元化、全年龄段的复合功能体验。
“遂宁正分步推进老旧城市公园改造提升,尤其关注儿童和老年人的休闲游憩需求,增设多样化服务设施设备,提供阅读、广场舞等活动空间。”刘勇说。
均衡布局
小公园关系大民生
“康乐游园真美丽,亭台设计有创意。健步大道宽又平,休闲地方座位多……”近日,家住射洪市虹桥路的市民蒲仁茂创作了一首小诗,记录附近小游园升级改造后自己的愉悦心情。
虹桥路小游园升级改造历时2个月,于5月初重新开放。改造后的绿化造景焕然一新,一步一景,其中还新添了景观亭、休闲座椅、直饮水等设施。
在遂宁,这样浓缩版的美丽“小公园”正越来越多。“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等,遂宁腾挪利用边角闲置土地,见缝插针建设了一些‘口袋公园’,进一步增大城市绿地空间。”遂宁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口袋公园”主要分布在城市主干道两边及街角绿地,除进行了绿地种植外,均配置了休闲座椅、环卫设施、健身器材等。截至目前,遂宁共建设口袋公园(街头游园)33处,总面积约13.6万平方米。
为进一步构建均衡可达的城市公园布局,遂宁正推进“小公园·大民生”建设行动,通过编制任务清单和项目清单,谋划建设一批具有主题功能、展现景观特色的专类公园,全年龄段友好、绿地环境舒适安全的社区公园,配备基本游憩和服务设施、方便群众就近进入的口袋公园以及小微绿地。
场景转化
新环境催生新业态
5月18日晚,家住遂宁市河东新区朝阳路的市民李梅约上好友到自家楼下的“五彩之心”看夜景、吃夜宵。此时,“五彩之心”内的多个游乐区聚集有不少市民,两侧的餐饮店繁华热闹。
“这里不仅绿化景观好,还有不少供大人小孩休息娱乐的地方,不时还有文艺展演。”李梅说,“五彩之心”开街后,就成了大家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街区周边的餐饮、儿童游乐等商业业态也逐渐发展起来。
遂宁市河东新区“五彩之心”景观绿化项目,是遂宁推进示范场景建设、积极转化生态价值的实践探索。通过街区光彩打造、培育新兴业态等,打造为网红打卡地、消费新场景、文旅新地标。
根据《遂宁市建设“生态公园名城”实施方案》,遂宁以公园、绿道网络为载体,规划发展文化体验、购物娱乐、运动休闲、智慧创新4类基础业态,便民生活、多元餐饮、科普研学、度假康养4类差异化业态,实现公园业态有机植入,让市民在多元立体的“公园+”消费场景享受城市发展的红利。
“遂宁今年将推进51个‘生态公园名城’项目,同步针对不同公园场景植入业态,增强市民参与感,打造城市节点场景,激活消费潜力,促进文娱产业和休闲经济发展。”遂宁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邹霞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若晔)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