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加速度”筑牢“压舱石” 2022年一季度德阳市工业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2022-04-26 16:37:50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唐浩博责编:郑建超

  国际在线四川消息:2022年以来,聚焦制造业这一立市之本,德阳市锚定产业链上下游需求,紧紧抓住项目投资“牛鼻子”,优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全市工业经济总体稳定,实现良好开局,为全市经济开局企稳发挥了“压舱石”作用。2022年一季度,全市制造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4.6%,较2021年提升3.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9.5个百分点,比重位居全省第一。

  2022年一季度,衡量工业经济的主要指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工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8.2%、20.6%,增速均高于全省。尤其,高技术投资和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增加值保持较高增速,分别同比增长22.4%、17.6%,分别比2021年加快8.8个、3.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德阳探索老工业基地城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加快迈进,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后劲蓄势向好。

  支柱产业稳定增长

  阳春三月,生机勃勃。国内首次要求掺氢燃烧的F级燃机招标项目——国家能源集团广东惠州电厂二期和肇庆电厂二期4台400MW燃气热电联产工程项目订单,花落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也是企业2014年以来签订合同金额最高的订单。

  “公司业务中,煤电产品占比已由5年前的约70%降至2021年的20%,工业透平、电站服务、新能源材料占比从21.3%上升至57%。”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晔表示,面对新形势,企业在以大容量、高参数的火电设备引领高端市场的同时,在核电汽轮机、工业透平等领域加大了投入力度。

  德阳市经信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2022年一季度,从产业发展看,全市支柱产业增势稳定。五大主导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9.5%,比全市工业高1.3个百分点。其中,通用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食品、先进材料分别增长16.6%、10.6%、10.5%、8.6%、7.1%。制造业PMI指数(采购经理指数)2月、3月均高于51.5%,反映出工业生产持续回暖。

  2022年一季度,与工业相关的关联指标,工业用电量和铁路货运量均实现增长,铁路货运量增长5%,其中发运量增长22.5%。这意味着产销形势持续向好。

  重点企业蓬勃发展

  新近出炉的四川省制造业“贡嘎培优”100户企业名单中,德阳10户企业入列,数量居全省前列。入列的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稳健迈进,有序推进扩能项目——大唐国酒生态园建设,实现“再造一个剑南春”目标。近日,该项目(二期)已正式揭牌,建成和投产后将支撑剑南春新增年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新增年利润15亿元以上,新增年税收20亿元以上,新增就业岗位3000余个。项目年需采购包装材料金额在6亿元以上,可吸引周边包装产业链向绵竹集聚发展。

  同样入列的东方电机有限公司,清洁发电装备产量和规模连续多年居全行业第一。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调整产业布局,近年来在清洁能源装备制造领域发展迅速,产值占比从2015年的40%左右提高到2021年的60%左右。按照规划,到“十四五”末,绿色低碳型产业占比将达到90%以上,真正建成绿色低碳型企业。

  面对疫情冲击,德阳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制造业、小微企业扶持,加强能源原材料保供稳价,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障重点企业稳定生产。2022年一季度,全市150户重点企业中,有118户企业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达78.7%。其中,30户重点龙头企业有25户实现增长,增长面达83.3%。

  重点行业厚积薄发

  乘着东风,德阳通航产业加速发展。近日,位于什邡经济开发区(北区)德阳市通航产业园的施工现场,机械轰鸣,一片繁忙。产业园标准厂房(一期)力争年底交付使用,园区已重点引进天域通航、爱思达等4个通航产业项目落地。随着航空航天新材料新技术的投产扩能,将带动周边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形成产业集聚发展效应。

  据介绍,截至3月末,重点监测的工业产品产量中,电站用汽轮机增长53.0%,化肥增长32.3%,精制食用植物油增长31.5%……这意味着,全市重点行业产线忙,市场需求旺。

  随着企业生产持续扩大,重点行业的效益同步提升。2022年一季度,德阳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6%。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28%。2022年1月至2月,德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554.9亿元、同比增长15.9%,实现利润总额35.0亿元、同比增长30.1%。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利润增长1.3倍;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利润增长58.3%;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利润增长21.6%。

  工业稳则经济稳。政策给力、企业发力,德阳工业经济正不断夯实着向上跃升的基础。(文 沈耀湘)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