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 这样打造
2021-10-25 10:17:51来源:成都日报编辑:冯巧凤责编:胡晓萌

(转载)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 这样打造

  “洪崖洞×宽窄巷子”组合频频冲上热搜,成为成渝合作的经典案例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全国一盘棋中的地位一再被提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第七章明确提出,成渝两地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市场新需求,坚持高端化与大众化并重、快节奏与慢生活兼具,激发市场消费活力,不断增强巴蜀消费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

  事实上,自2020年1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次提出,10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审议,再到10月20日正式发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短短一年多时间,成渝城市群正以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加速黏合、壮大。作为重点明确的九大任务之一,《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将给两地带来哪些利好?未来如何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就此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和专家。

  关键词:营造高品质消费空间

  景区组合出道

  文化旅游市场资源共推共享

  去年7月22日,商务部公布首批5家全国示范步行街名单,成都宽窄巷子入选为首批全国示范步行街;今年10月19日,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网站公示了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成都有两个项目入围:春熙路大慈坊街区、成都音乐坊。

  步行街原本就是市井生活的载体。随着近代商业的繁荣,步行街与商业融合发展,正在成为城市商业空间消费的主力形式,为消费者们带来了更多场景式、情景化、体验感丰富的自由消费空间。

  消费,一头连着百姓的衣食住行,一头连着经济发展态势,更是成都近年来着重布局的“先手棋”。《规划纲要》在第七章中明确提出,支持重庆、成都塑造城市特色消费品牌,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毋庸置疑,这对于为区域内部要素流动创造便利条件,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等各种流量互联互通,从而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功能和全球消费市场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成渝而言,消费不仅是其历久弥新的特色优势,更是两座城市早已先手布局的前进航标。早在去年4月,“洪崖洞×宽窄巷子”就在一起了,而“宽洪大量”组合正式出道更是频频冲上热搜,成为成渝合作的经典案例。之后,重庆洪崖洞、成都宽窄巷子两大城市地标级景区在基于各自现有运营体系,在品牌联播、市场营销、产品互推和游客导流等领域开启了深度合作。时隔不到一月,在去年5月,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共同举办的文化旅游活动,就意在有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文化旅游市场共推共享,而当时,出席成都启动仪式的重庆市相关负责人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联合开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自由行”将有助于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事实上,川渝两地山水相依、历史同脉、文化同源、人文相通,长期以来互为旅游目的地和主要客源地。此次《规划纲要》中就提出,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讲好巴蜀故事,打造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四川大学教授、世界研学旅游组织执行主席杨振之接受媒体采访时就直言,成渝地区优势在于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呈现多元化、丰富化,“把国际化和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旅游体验感,将是成渝旅游发展的一个方向。”

  关键词:构建多元融合的消费业态

  建立联系机制

  推行“工作项目化、合作清单化”

  夜幕降临,湖边亮起点点灯光,歌手乘着小船悠游歌唱,游客坐在“树上”品味鲜香,位于成都新都区的“天府沸腾小镇”开创的“绿道+火锅+音乐”旅游新模式,“火”遍了各大社交媒体。

  春熙路地处成都最繁华的市中心,是全国知名的“百年商圈”。在太古里、IFS等多个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加持下,这里从以中华老字号为主的传统商圈,变成了以国际范、时尚潮为特色的国际化商圈,滑板表演、电竞比赛,很酷、够潮、有范的消费场景,让这里成为成都最有名的网红“打卡”地。

  ……

  《规划纲要》中提出,推动消费供给升级。促进经典川菜、重庆火锅、盖碗茶等餐饮产品品牌化,创建美食地标。推动传统文化和全新科技元素融入创意设计产业,提升传媒影视、动漫游戏、音乐演艺等产业发展水平,支持举办有国际影响力的时装周、电影节、艺术节等文化展演活动。发展水上运动、山地户外运动、汽车摩托车运动、航空运动等,布局建设自驾游营地和野外露营地,发展乡村民宿,推出温泉、游轮、徒步、自驾等一批特色化、品质化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旅游+”产品。提升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服务等市场化供给质量,壮大社会服务消费。

  不同生活方式的绽放,吸引了“淘金者”的关注,2021年成立于成都的家政服务企业,咪嘛月嫂注意力不仅在成都,更关注到了“成渝”大市场的发展机会。咪嘛月嫂总裁奉辉告诉记者,公司市场战略目前主要在川渝地区,成都、重庆均开设分支公司,《规划纲要》的发布无疑给了企业坚持川渝地区市场定位的底气,而相关政策的推动将为企业构建更好的发展环境,我们可提供高质量的人才供给为当地市民服务,“下一步,我们也将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黄金’窗口期,深化服务体系、完善服务标准、加强联动协调,提升家政服务品质。”

  而随着新场景新业态培育,也让成渝两地处处是商机。此次《规划纲要》明确,引导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消费形态健康发展,促进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线上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推动教育、医疗等服务线上线下交互融合。发展更多参与式、体验式消费模式和业态。发展假日经济,丰富夜市、夜展、夜秀、夜游等夜间经济产品,建设一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擦亮“两江游”“街巷游”等夜间经济名片,展现国际时尚范、巴蜀慢生活。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成渝两地商务部门要互学互鉴、取长补短,在消费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等领域进一步深化沟通协作。“要密切交往交流,建立多层级多领域的联系机制,推行‘工作项目化、合作清单化’,推动相关工作尽快启动,有序推进,并争取赋权赋能,进一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共同在更多领域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关键词:塑造安全友好的消费环境

  重点任务已出炉

  下一步落实项目实施等具体内容

  去年6月,重庆市商务委员会与成都市商务局协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点任务清单出炉,其中谈到了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一带一路”进口商品集散中心建设、协同打造品牌展会等具体工作,如联动建设商务领域一流营商环境,就提到推动商务审批事项信息共享,推进跨区域的“一网通办、异地可办、就近办理”;争取推行“从事拍卖业务许可”资质互认、“商业特许经营备案”中的“两店一年”条件互认;推动并支持川渝两地行业商(协)会加强交流合作。

  “成都和重庆是互动关系,要在消费方面形成双核互动,从要素方面实行自由流动,加强两地之间在消费服务流通领域的全面合作。”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此前两地已经就如何深化双城互动、打造消费目的地城市、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共同海外市场、帮助企业走出去等方面有一系列具体合作方案,下一步,则还将会同重庆商务部门落实项目实施等具体内容。

  今年8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报2020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情况结果。在全国31个省区市110个监测城市中,成都市以83.72高分位居2020年度全国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第一位。显然,这个第一,并非易事。全国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涵盖着医疗服务、公共文化、公共体育、养老服务等方方面面,尤其成都——常住人口已经突破两千万。

  《规划纲要》提出,健全消费者权益保障制度。推动服务标准化建设,发布行业优质企业名录,鼓励企业开展消费体验评价并公开评价结果。对涉及安全、健康、环保等方面的产品依法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建设针对食品、药品等重点产品的溯源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溯源信息资源稳妥有序向社会开放。加强重点领域广告监管。鼓励线下实体店自主承诺无理由退货,探索建立特色旅游商品无理由退货制度。健全消费领域信用监管体系,加强信用信息采集,开展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强化社会监督。完善消费环节经营者首问责任制和赔偿先付制度。

  除此之外,《规划纲要》还提出,完善消费促进政策。规范发展消费金融,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前提下稳妥开发适应新消费趋势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展移动支付使用范围,提升境外人员在境内使用移动支付便利化水平。优化离境退税服务,促进国际消费便利化等。在成都市服务业研究院院长林娜看来,国际消费目的地既面向国内消费者,又面向国外消费者群体,既要考虑创造舒适愉悦的消费体验环境,又要考虑利于市场主体创新创业的营商环境。“因此,增强消费制度环境支撑力就是要多用改革的办法为国际国内消费群体营造便利化舒适化的国际消费环境和为市场主体营造市场化便利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专家采访

  成都市服务业研究院院长林娜:

  聚焦“国际” 紧扣“消费” 突出“中心”

  作为重点明确的九大任务之一,《规划纲要》提出,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这样的定位有何深意?在成都市服务业研究院院长林娜看来,《规划纲要》正式公布,无疑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一个以新晋超大城市成都为核心,覆盖德阳、眉山和资阳三市的现代化都市圈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实现路径均已“在路上”,“换句话说,就是不能再靠‘单打’,‘组团’才能出圈。”

  论深意

  主要消费市场地位凸显

  “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意味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我国主要消费市场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反复翻读《规划纲要》,林娜分析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具有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独特优势,拥有成都和重庆两个超大城市,具有广阔的经济腹地优势、雄厚的消费产业优势,更具有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消费文化,有能力和条件成为辐射我国西部地区乃至全球消费的目的地,为我国参与消费市场全球化竞争、抢占全球消费市场制高点提供有力支撑,为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提供有力支撑。

  而强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消费目的地建设要突出巴蜀鲜明特质,林娜则认为,纵观东京等国际大都市消费圈建设经验,均重视突出因地制宜、凸显区域元素,依托特色文化优势,强化共建完善高效便捷的消费环境,为区域内部要素流动创造便利条件,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等各种流量互联互通,从而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功能和全球消费市场制高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推进消费资源要素自由流动,营造特色鲜明的巴蜀元素和开放包容的国际文化,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和辨识度的国际消费目的地,努力创造高识别性消费场景和人文生态,体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整体文化风格和美学特征,赋予全球消费者双城经济圈生活独特体验和情感共鸣,让消费者真正感受巴蜀味、国际范的生活活力和魅力。”

  显优势

  消费创新动力日益强劲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消费有哪些比较优势或是特色?林娜分析指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际消费目的地的基础优势:一是消费活跃度较为突出。从消费市场看,成都和重庆均为超大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二是消费创新动力日益强劲。从消费观念看,双城经济圈对新兴消费的认可和接受程度高,以成都新消费发展为例,2019年成都新经济活力指数全国第三,新职业人群规模全国第三,夜间经济活力领跑新一线。

  不仅如此,林娜补充道,国际消费通道加速成网。例如在航空方面,《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把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纳入了国家综合交通网络规划布局,而在铁路方面,中欧班列(成渝)开行量连续三年居全国首位,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通江达海的立体大通道进一步增强双城经济圈全球消费品中转集疏和国际游客汇聚通达能力。

  作为区域消费的重要标签,消费文化特色鲜明。林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不仅拥有独特的巴蜀文化,还集聚长江三峡、九寨沟、武隆喀斯特、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乐山大佛、三星堆-金沙、三国文化、大足石刻、自贡彩灯、大熊猫国家森林公园等全球知名的旅游品牌资源。“尤其区域内大熊猫文化、川菜美食驰名国内外,其中‘大熊猫’早已成为国外民众最喜爱的中国元素,并通过音乐、出版、影视、舞台剧、文艺展览等多种方式走向国际,川菜也已成为首个具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推广的中国菜系。”

  思未来

  极大提升消费市场能级、消费通道运力、消费承载能力

  《规划纲要》在第七章提出“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并明确“支持重庆、成都塑造城市特色消费品牌,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林娜直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国家战略,将深刻改变成都市战略位势、区域能级和发展格局,极大提升消费市场能级、消费通道运力、消费承载能力,为集聚全球消费供给主体、引领全球消费创新创造、配置全球消费资源创造了重大机遇,为更好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大循环集聚了竞争优势,也为成都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造更大空间和机遇。“下一步,成都可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的‘支持重庆、成都塑造城市特色消费品牌,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求,聚焦‘国际’、紧扣‘消费’、突出‘中心’。”

  谈及具体建议,林娜表示,一是增强消费供给创新能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必定是在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占据高能级节点位置,增强消费供给创新能力就是要以多元化经营主体和创新创意人才为基本细胞,以新技术、新理念、新经济赋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新驱动新动能,使其成为消费新物种、新业态、新模式、新时尚的策源地和试验田;二是增强产品和服务的品牌开发力。林娜表示,增强产品和服务的品牌开发力就是支持企业培育和发展更多的品牌、首店、首品、首秀,成为国际国内品牌集聚地和原创品牌培育场,从而带动城市成为消费整体性品牌。

  “三是增强标识性消费场景的营造能力。增强标识性消费场景营造能力就是以吸引、驻留、联结消费者为导向,建设与消费主题相匹配的舒适物和活动,传达清晰的消费文化和生活方式,满足消费者对消费空间品质的需求,增加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强化场景承载消费实现、配置、创新功能,从而吸引并保持市场需求。”林娜补充道,四是增强“买全球卖全球”供应链控制力。增强供应链控制力就是以构建“买全球卖全球”能力体系为目标,以汇聚全球供应链链主企业为突破口,搭建贯通全球的国际物流供应链,打造高效柔性的国际消费供应链体系,提升全球消费要素运筹能力。

  除此之外,还要增强国际化消费制度环境支撑力。林娜认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既面向国内消费者,又面向国外消费者群体,既要考虑创造舒适愉悦的消费体验环境,又要考虑利于市场主体创新创业的营商环境。“因此,增强消费制度环境支撑力就是要多用改革的办法为国际国内消费群体营造便利化舒适化的国际消费环境和为市场主体营造市场化便利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本报记者 孟浩 制图 申娟子

  原标题: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 这样打造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