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圈”规划纲要解读③丨基础设施短板如何补?
2021-10-21 11:41:2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邓超责编:胡晓萌

  四川在线记者 王眉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提出要合力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到2025年,基础设施联通水平大幅提升。

  双圈建设,基础设施是支撑和保障。推动构建双城经济圈发展新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基础设施短板应该如何补?

  短板是什么?

  基础设施要补短板,那短板在哪?在四川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看来,《规划纲要》提出的“基础设施联通水平大幅提升”,既指“双圈”内的互联互通,也指“双圈”与全国其他地区的高效连接。

  就“双圈”内而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本质是由重庆、成都两个超大城市为中心、连同周边一批大中小城市共同组成的城市群。发达的城市群一定要有一个与此相对应的建设水平高、相对独立交通体系的支撑,尤其是快速轨道交通体系的支撑。目前,成渝地区虽然已经建成了几条高速铁路、城际铁路,但多向、多节点的路网体系尚未成。

  从空间特征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典型是双核空间结构,要保证这种双核空间高效率的组织和运行,就需要在重庆、成都真正实现高水平、点对点的一小时通勤,形成快捷、舒适、方便的高密度商务流。目前,重庆、成都之间虽然已有成渝高速铁路、成遂渝快铁,但线路略有迂回,等级不算太高,离实现高水平的一小时通勤还有一定距离。

  重庆、成都两大都市圈是成渝双圈的主体,其发展方向是推进同城化发展,这就要求重庆、成都与周边地域毗邻的同城化发展地区实现高水平的空间连通,使周边同城化地区不仅要与重庆、成都两大核心形成方便、快捷的交通连接,推动轨道交通向同城化地区延伸,而且要使周边同城化地区的交通全面融入两大核心城市的综合交通体系。而目前,两大都市圈围绕同城化所开展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才刚起步。

  就“双圈”外而言,成渝地区地处我国中深远内陆,既不靠海、也不沿边,对外交通是约束成渝地区发展的瓶颈制约。近年来,成渝地区在对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虽然成绩显著,航空枢纽地位开始凸显,形成了一批出渝出川的铁路、公路和水运大通道,但对外交通这一短板仍然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短板如何补?

  根据《规划纲要》,到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化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初步建成,出渝出川四向通道基本形成,重庆、成都间1小时可达,铁路网总规模达9000公里以上、覆盖全部20万以上人口城市,航空枢纽地位更加凸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基本建成。

  四川省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和规划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喻翔认为,对标《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要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极两中心两地”的发展定位,与我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相统筹,突出“极核带动、双城联动、区域一体”三个关键,坚持“外畅、内联、强核、提质”的发展思路,以全球视野、世界眼光构建设施互联互通、服务共建共享、管理高效协同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具体而言,“外畅”指加快“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交通走廊和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构建多向出川开放大通道,连接国内外主要城市群和经济增长极,支撑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内联”指强化成渝双核交通主轴,畅通省内经济区环线,推动川东北和渝东北、川南和渝西交通一体化发展,推动万达开、渝广等区域交通率先融合。“强核”指下好成德眉资同城化先手棋,推动成都都市圈交通同城同网,做强成都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支撑成渝向更高水平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乃至全球城市迈进。“提质”指推动出行服务提品质、物流服务提效率、行业管理提效能,打造高品质宜行交通网,进一步擦亮绿色交通生态底色,支撑建设高品质宜居生活地。

  戴宾表示,成渝“双圈”要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基地,还需要加快建立全方位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具体而言,要加快打造国航空门户枢纽,提升枢纽机场在全国和全球的地位。以重庆、成都为中心加快建设和完善机场群,以世界级的机场群支配成渝地区发展成为世界级的城市群。同时,进一步扩展多向出渝出川铁路、公路通道,一方面是向东、向西、向南、向北全方位多向拓展出渝出川通道,特别是强化西向、南向通道。另一方面是进一步加密出渝出川通道,使成渝地区与周边省区都有高铁快铁相连,绝大部分都有两条以上高速公路相通。此外,加快建设和完善提升若干出渝出川、通江达海抵边的对外客货运输战略大通道。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