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精神代代相传 祖孙三代守护红军烈士陵园
2021-06-28 14:12:19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邓超责编:胡晓萌

“敬仰烈士 关爱烈属”海外华文媒体集中采访活动在巴中启动_fororder_王建刚为烈士墓清理杂草-摄影-雷艳

王建刚清理杂草 摄影 雷艳

  国际在线四川消息:6月24日上午,阳光透过薄云洒向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在陵园所处的半壁山间里,矗立着万余方墓碑,碑身洁白,红星鲜艳,墓碑上没有名字。在红军烈士陵园,远远就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虽然腿脚不便,却仍要爬上高高的台阶,扫墓、除草、擦拭墓碑。这位老人名叫王建刚,今年69岁,是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村民。他们一家三代常年义务守护着这里的先烈们。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位于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据川陕苏区纪念馆讲解员贾艳介绍,陵园缅怀区是这里的核心区域,包括铁血丹心广场、千秋大道、守陵石、牌坊、英勇烈士纪念碑、烈士集墓和无名烈士纪念园、英烈墙。陵园共安葬2.5万余名红军将士,是全国唯一由红军为牺牲战友修建的烈士陵园,是全国最大、安葬烈士最多的红军烈士陵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敬仰烈士 关爱烈属”海外华文媒体集中采访活动在巴中启动_fororder_王建刚为瞻仰烈士的党员讲红军故事-摄影-雷艳

王建刚为瞻仰烈士的党员讲红军故事 摄影 雷艳

  据王建刚讲,他的父亲王成现当年也是一名红军。1932年末,红四方面军来到通江县,当时王成现只是一个八九岁的孩童,但内心十分崇拜红军,一心想加入红军。在多次申请下,王成现参加了儿童团,经常给红军站岗、放哨、送信,给伤员熬药。1935年4月的一天,王成现奉组织指派前往距王坪70公里外的毛浴送信。等赶回来时,部队已经离开王坪好几天。没能跟着红军一起走的王成现便留守在王坪,成为最早的守陵人,一直守护着陵园。

  1980年,王成现去世后,快30岁的王建刚便继承父亲的遗志,承担起守护烈士陵园的重任。他每天清晨先到陵园打扫后,再去地里做农活,一天都不落下。

  1982年12月的一天,一场吊唁令王建刚记忆深刻。那天,几十名红军老兵来到烈士陵园,列队站在烈士墓碑前,齐声大喊“兄弟姐妹们,我们来看你们了!”老兵们不断地呼唤战友们的名字,反复擦拭着墓碑,那撕心裂肺的哭声,就像针一样扎进了王建刚的心里。老兵们眼中流露的深情,让王建刚突然明白了父亲守护烈士陵园的初心。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加之42岁时意外落下残疾,王建刚便将守护烈士陵园的重任交给小儿子王君培。一代又一代,王成现、王建刚、王君培一家三代人守护的不仅仅是一座红军烈士陵园,更是进行着一场红色文化的精神接力,守护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美德。

王建刚为瞻仰烈士的党员讲红军故事 摄影 雷艳

  王成现、王建刚、王君培一家人用他们的忠诚默默地守护着陵园。“从我爷爷王成现开始,我们家就守护着这片陵园。”王君培说道,“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红军的恩情,我们要一代一代把红军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如今,在王建刚一家的影响下,每逢清明节等重要节日,居住在王坪村以及周边的群众都会来陵园祭奠革命先烈,给孩子们讲述当年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撼动人心的红色故事。(文 徐琴 雷艳)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