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新格局下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首店?
2020-10-22 09:51:44来源:成都商报编辑:冯巧凤责编:胡晓萌

  一个趋势是,各城市在发展首店经济时,开始走出对国际品牌的偏爱。

  前有HARMAY话梅入驻成都晶融汇购物中心,开业当天就因消费者太多而限流,在门前排起了长队;今年十一期间,上海世茂广场启动了全国首个以盲盒为主题的蒸汽朋克风主题展,主打“潮”文化。

  21日举行的2020成都首店经济大会上,商务部国家高级智库专家向欣呼吁“要增大国内品牌在首店经济结构中的占比”。她表示,尤其在以国内市场为主体的“双循环”新格局下,首店经济的发展还要面向国内实体产业,加速培养自主品牌,促进“老字号”发展、实现实体商业的转型。

  为什么——

  “双循环”下的机遇

  8天,10.4亿元,同比增长148.7%。今年十一假期,数字见证了海南消费的回暖,尤其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单体免税店”——三亚国际免税城,里面近300个国际知名品牌专柜面前,人流“从来没有减少过”。

  “国内消费者对国际品牌的需求和消费能力非同一般。”向欣说,尤其在当前中国以国内市场为主体的“双循环”新格局下,提速流通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此时,消费对内需的拉动作用明显,而首店是这种拉动作用的“动能”。

  其实,近两年来,争取品牌来自己的城市开首店,已从品牌的自主选择变成城市的“经济效应”。

  前有上海为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量身定制9项措施,提出制定包括“全球新品首发”“首店旗舰店落户”等多项标准;之后,北京、成都等地陆续推出相关政策,并设下了明确目标。

  国际化浪潮下,城市更愿意追求国际一线品牌,吸引“大腕”入驻带动产业发展。在向欣看来,如今在以国内市场为主体的“双循环”新格局下,首店经济首先要从结构布局上发生变化——

  一方面,城市要坚持对外开放,继续吸引国际一线品牌和外资力量的参与,这意味着,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循环不会停止。另一方面,首店经济要更多地面向国内实体产业,培养自身的品牌,提升产业链和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中小企业的创新。

  谁来做——

  老字号的革新

  按照向欣的说法,首店经济应多关注国内实体产业。谁更有机会?她的答案是“老字号”。

  老字号既有历史的积淀,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也有广泛的消费基础。在向欣看来,这类企业可以充分运用数字化经济拓展消费体验,用技术嫁接深厚文化底蕴,赋予其精神文化。“一旦首创,这类老字号更容易向全球扩展,甚至形成反向发展的能力。”

  当天下午,西安饮食董事长靳文平出现在2020成都首店经济品牌·商业交流沙龙上。一家有几十年历史的餐饮公司,出现在以“首店”为核心的会议上,显现出了强烈的冲击感。

  靳文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明年,该公司旗下的西安饭庄、德发堂、老孙家将入驻成都招商大魔方,系西安饮食在成都的首店。摆在靳文平面前的问题,是如何让这几家首店快速满足四川人的口味,又不失陕西饮食的特点。

  “刚才桌上有泡泡油糕,陕西是甜口,但进入成都后,这个品类如何能把麻辣复合的味道融入进去,是融合的过程。”靳文平说。在他看来,“老字号不是迟暮的老人”,尤其对餐饮行业的老字号创新发展,要做到“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宗、融合不照搬”。

  并非所有老字号都拥有西安饮食的冒险精神。向欣特别提到,这些企业过去并未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尤其缺乏资金支持。不过,在当下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一些资本正在国内寻找投资拓展,“老字号企业可以借此利用好现有投资资源,联合打造出具有特色的消费格局。 ”

  机遇——

  首店背后的“大市场”

  “首店经济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商业概念,但它反映出一个城市消费市场的敏锐度和成熟度,折射出营商环境的舒适度和开放度,也成为研判消费者市场、零售商经营信心的重要参数。”向欣指出,目前首店经济可以有效解决商业的同质化竞争,通过创新商业模式,营造出浓厚的品牌效应,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商业竞争力。

  但发展首店经济,仅仅只是引入了品牌价值链的销售链条吗?向欣认为,城市还应关注首店落户后,不仅能带动销售,还会形成产业链,打造服务平台,促进价值链和创新链的形成。

  “城市还可以针对当地市场需求,推动品牌本地加工制作,从而促使产业链形成,提升城市竞争力。”向欣表示。

  这意味着,引入品牌只是发展首店经济的第一步,当区域市场构建形成稳定的销售格局,加速品牌产业链的集聚,打造服务的平台,使之成为区域中心甚至是全国性实体商业和产业的中心,“引入这类产业链,打造好新的平台,将加速推动价值链和创新链的形成,进而加强城市各类竞争力”。(记者 邹悦)

  原标题:双循环”新格局下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首店?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