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这几天气温还不算太高,抓紧捕虾拿到市场上,能卖个好价钱。”3月7日清晨,在宜宾市长宁县桃坪粮食(稻虾)现代农业园区里,种养户宋竹青、陈君石等已经开始在水田里忙碌起来,并招呼着其他种养户。
捕捞稻虾现场 摄影 何芳
据了解,2019年,宋竹青从湖北潜江来到宜宾市长宁县,在大林村流转土地100亩进行稻虾种养,现在亩产虾200多斤,还帮着对其他种养户进行技术指导。“最近一段时间,稻虾价格相对比较高,虾苗批发价35元一斤、统虾60元一斤、大虾约70元一斤。随着气温回升,虾的价格会有所下降,但是总体收入还是可观。”宋竹青开心地说道。
“今年,我家从农历正月初六开始起虾,到现在已经卖了3万多元。”已年满70岁的村民陈君石曾多次前往贵州、湖北学习稻虾种养技术,如今也成为了村里的种养大户。陈君石说:“我家流转了60多亩土地,每年靠着水稻和虾,年收入就有30多万元。看着形势好,从2022年开始,外出务工的儿子也主动回乡一起来种养。”
“现在家里有车、有房、有存款,日子越来越好了。”陈君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今年,他计划将规模扩大至100亩。
据了解,通过几年的发展,长宁县桃坪粮食(稻虾)现代农业园区已建成以“水稻+小龙虾”为主的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6000亩。预计2023年底,园区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面积达1万亩以上,预计年产小龙虾达1000吨以上,涉及长宁县桃坪片区的联盟村、大林村、永和村、新坪村及什字村5个行政村。
在梅硐镇泽鸿村稻蛙基地,正丰家庭农场负责人刘海锋在忙着组织工人进行牛蛙投苗。据刘海锋介绍,2019年开始,他们在泽鸿村流转50多亩土地,以养牛蛙、种植稻谷、黄豆为主,2022年,牛蛙产量有60余万斤。如今,牛蛙不愁销路,都是商家上门收货。镇上4个农场发展牛蛙养殖,方便周边老百姓就业。
近年来,长宁县紧盯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全力抓好特色农业产业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让越来越多的人靠着特色农业走上致富路。长宁县畜牧水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梁介绍,2023年,长宁县还将全面推进梅白粮食现代农业园区、肉牛现代农业园区、桃坪粮食(稻虾)现代农业园区、长江上游珍稀鱼类(种业)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让越来越多老百姓从收入、基础设施等方面受益。
蘑菇采摘现场 摄影 何芳
在梅硐镇泽鸿村林下复合菌种植产业基地里的楠竹林下,一朵朵球盖菇从土里探出了头。村民将新鲜的蘑菇逐一采摘、分拣、包装,最后将以约每斤16元的价格批发出去。
“300亩的楠竹林菌复合经营示范基地中,楠竹林下种植竹荪250亩,种植大球盖菇50亩。”泽鸿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蒋立新说,“依托竹资源,村上采取‘专合社+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林下产业种植,已带动200多名群众就业,实现户增收5000元、村集体增收10余万元。”
当地红军小学的孩子们在聆听革命先烈故事 摄影 高学兵
站在梅硐镇泽鸿村山顶望去,便是余泽鸿烈士故居。当地红军小学的孩子们身着校服,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研学活动,听革命先烈的故事。
“村上发展好了,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旺。”泽鸿村党委副书记田桥介绍,“泽鸿村以建设和美乡村、提升群众幸福感为目标,结合村实际和区域特色,基础设施已全面改善,村容村貌不仅变得更加整洁美观,而且发展起了乡村旅游,成立了农民夜校,村民幸福感也在不断提升。”
长宁肉牛养殖基地 摄影 高学兵
科技赋能助推乡村振兴。在长宁县肉牛现代农业园区,可以通过长宁生态牧业数字经济运营管理平台看到该县多个肉牛养殖场的运营情况以及牛的健康指标。“这是一个依托生态牧业数字供应链系统,搭建的‘牛源供应、饲料采购、技术服务、抵押融资、销售加工’全产业链平台。”长宁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畜牧师吴永前一边展示,一边介绍说,“通过该平台不仅能解决牛源紧张、融资难等产业核心痛点问题,还能帮助肉牛养殖户实现精准化管理和饲养。”
返乡创业大学生、肉牛养殖户王松说,平台的数字化管理让他们各方面都更便捷,家庭牧场新基地2020年底投产后,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销路也不成问题。
不仅如此,通过平台实现远程交易的九牛养殖公司,也在2022年为长宁养殖户提供肉牛1800头,就近解决了养殖户技术问题。目前,依托该平台,已带动长宁县多个乡镇进行肉牛专业养殖,带动专业养殖大户106个。
因地制宜开发特色产业只是长宁县在乡村振兴之路上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长宁县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探索推广“资产承包”“特色地标”“合作共赢”等模式,全面推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百村示范、千村达标”工程;截至目前,已累计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镇1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5个、重点帮扶优秀村2个。
如今的长宁县,乡村振兴美如画,人民幸福安居乐业,正加快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提振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后劲,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文 高学兵)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