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叙州:解码战“疫”路上的人才力量
2022-09-18 15:03:45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唐浩博责编:何剑岭

  9月3日,宜宾市本轮疫情发生后,宜宾市叙州区引进人才闻令而动、逆行而上,主动到社区报到成为防疫志愿者。他们或化身为浑身湿透的“大白”、不怕苦不怕累的秩序维护员、卡口守护员、困难群众服务员等多种角色,用实际行动贡献战“疫”之路的“人才”力量。

宜宾叙州:解码战“疫”路上的人才力量_fororder_汤济铭(右)在登记信息-摄影

汤济铭(右)在登记信息 摄影 陈新

  跨区域“作战”一家三口共赴“疫”线

  “我的工作是协助医护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居民在我这里扫码登记后,就可以去做核酸采样了。”在赵场街道双淮社区阳光城珑山悦小区核酸采样点,志愿者汤济铭熟练地为群众扫码。

  毕业于西南大学德语语言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汤济铭,9月初刚刚到单位报到,就遇到疫情的他主动申请上一线、守护一方平安。“我是内江市人,在看了叙州区引进人才宣传片之后,报名参加了2022年6月的引进人才招聘,现在已经正式成为叙州区经济合作和外事局的职工。”汤济铭说。

  刚开始时,汤济铭经验不足,点位核酸采集速度较慢。看到排着长长队伍等待的群众,他心里既焦急又担忧,幸好旁边的医护人员一直耐心指导,采样速度才渐渐快了起来。

  全员采集完核酸之后,汤济铭和医护人员还要上门给黄码人员单独采集核酸。“说实话,第一次直面黄码人员,心里挺害怕的,但医护人员动作太快了,根本不给我时间去思考,在他们的带动下,我逐渐克服了内心的恐惧。”汤济铭一边介绍,一边表达对医护人员的崇敬之情。现在的他已经是一名合格的“熟练工”了。在脱掉防护服后,被汗水全部浸湿的衣服、脸颊被口罩勒出很深印痕的他,笑容很灿烂。

  “疫情结束后,我最想做的事就是回家,跟爸爸妈妈团聚。”这位“95后”的小伙子坚毅的脸上充满着期盼。

  战“疫”勇士争当“排头兵”

  “我是党员,我进去!”“我是干部,我先上!”南岸街道中渡口社区招募志愿者征集令发出后,叙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6名干部职工争先恐后地报名,2020年引进人才、西华大学硕士研究生袁源正是其中之一。

  袁源一行入驻小区之后,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承担了协助医护人员核酸检测扫码、维护核酸检测队伍的秩序、劝导群众等工作任务。

  “以前只听别人说防疫很辛苦,现在自己成了‘大白’,才深切地知道防疫一线工作人员究竟有多苦。”袁源说,“从早上6点开始,穿上防护服便不能上厕所、不能喝水,直到小区里4000余人的核酸检测工作全部结束。”

  下班后的袁源脱下防护服,头发、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湿。但回到休息点的她仿佛没感觉到累,跟同事们聚在一起讨论着这一天工作中还有哪些可以优化改进的地方。

  一群人、一条心,将萤火汇成星河。面对疫情,袁源忍住心中对家人的担忧,挺身而出、舍小为大,毅然决然投身防疫一线,争当疫情防控“排头兵”。

  在袁源的带动下,叙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另外4名引进人才也积极投身一线,监督市场、保供稳价,他们一直在用实际行动守护群众的健康与安全,为疫情防控“添砖加瓦”。

宜宾叙州:解码战“疫”路上的人才力量_fororder_张书伟(左)在卡口检查出入人员核酸检测信息

张书伟(左)在卡口检查出入人员核酸检测信息 摄影 陈新

  化身“守关者”守护一方平安

  “您好!请出示健康码、出入证(工作证)以及核酸检测证明。”“您好!车辆必须有通行证才能通行!”在叙州区南岸街道桂花社区安居里东街路口的卡口处,叙州区应急管理局引进人才张书伟在有序地核查出入人员的相关信息。

  张书伟是2022年新报到的引进人才,也是西南科技大学安全与科学工程的硕士研究生。9月8日凌晨3点接到紧急通知后,他便立即赶赴卡口“守关”,一直守到当天晚上8点。由于初期志愿者还没到位,9月9日凌晨5点他又继续开始新一天的值守。他到岗后一直没回过住处,晚上就住宿在附近酒店,确保紧急时刻能够第一时间到岗。

  “我来宜工作后就住在人才公寓,基本上没有后顾之忧,但也遇到了一个小麻烦。”说到这里,张书伟害羞地摸了摸鼻子,“其他同事都有家人收拾好衣服送过来,但我就一个人,没人给我送衣服,开始几天就是穿这一套衣服,晚上回酒店赶紧洗了吹干。”

  单位同事了解张书伟的“小麻烦”之后,借了两套衣服给他,才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叙州区交通运输局的宋颖和李轲两名引进人才也是和张书伟一样的“守关者”。“虽然不是‘大白’,但我们也想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李轲说。

  这些事迹只是叙州区引进人才在疫情防控中的一个缩影,其余100余名引进人才也结合自身工作职责和专业特长坚守在一线,有的负责医疗救援,有的负责监督市场、保供稳价,还有的指导解决民生问题,他们都在默默地为抗疫工作贡献力量。(文 陈新 张登雄)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