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青山的“老黄牛”余建华: 与青山作伴和密林为伍 每年磨破10双胶鞋
2022-05-05 20:45:37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邓超责编:郑建超

  国际在线四川消息:今年54岁的余建华是四川达州渠县国有林场白蜡坪工区管护职工。1986年至今,他数十年如一日,先后在该场磨刀石、龙峡子、半山、汇南、白蜡坪等5个工区从事护林工作。因工作踏实、表现突出,他多次获得渠县“护林防火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受到所在单位和县级奖励表彰。

  有人说,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才完成的。护林员就是一群行进在崇山峻岭中坚守绿色梦想的人。而今,这郁郁葱葱的莽莽群山,就是护林人用汗水浇筑的伟大的作品。

护林员余建华:守护青山的“老黄牛”_fororder_未标题-1

余建华宣传护林防火知识 供图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子承父业 接力父亲“绿色梦”

  余建华的父亲是渠县国有林场第一代林业人。余建华从小就跟着父亲披星戴月、日晒雨淋,儿时的摸爬滚打,使他与林业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86年,18岁的余建华子承父业,成为一名林场职工,接力父亲的巡山护林工作,延续着父亲用一生建设与守护林场的誓言和梦想。

  巡山护林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复杂而艰苦。余建华如今守护的白蜡坪工区管护面积5300余亩,地处达州达川区与渠县交界处,责任区域与4个自然村接壤,林地与耕地、居民聚集地等交错分布,地形复杂,人员活动频繁,管护战线长,管护难度极大。

  这些年,余建华起早贪黑,每天穿上巡护马甲,手提砍刀,背上水壶,怀揣干粮就朝山里走去,开启一天的巡护工作。走累了,余建华就在山石上歇一会儿,饿了就吃包里的干粮。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与青山作伴,和密林为伍,余建华每天巡护时间达8个小时以上,巡护里程超过20公里。每年,他磨破的胶鞋就有10双。

  余建华说,虽然巡山护林很艰苦,但是苦中有甜,自己深爱着这份工作,喜欢呼吸山里清新的空气,喜欢山里一年四季不断变幻的颜色,喜欢脚踩青石的踏实,喜欢蹲守林间时的紧张与悠闲。缘于对森林的这份热爱,余建华在林场一干就是36年,无怨无悔,继续着父亲关于大山中那些无穷无尽的梦想。

护林员余建华:守护青山的“老黄牛”_fororder_未标题-2

余建华带队开展护林防火宣传 供图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上紧发条 时刻绷紧防火弦

  每到森林防火期,身为护林员的余建华神经随时都是紧绷的。他每天都在山里忙碌着,或是在入山检查卡口登记检查进出人员和车辆,或是走村入户发放森林防火宣传单,或是在重要路口放置防火警示牌。

  在入山检查卡口执勤时,他除了认认真真对所有进出车辆和人员进行检查登记、宣传森林防灭火知识外,还要耐心劝导群众严禁携带火种、烟花爆竹入山。在入户宣传时,他会向群众讲解森林火灾的危害和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每年春节、清明节和中元节等重要时段,他都要坚守在入山要道路口,杜绝火种入山,不敢有丝毫懈怠。有时他还要在坟地旁蹲守,遇到有人悄悄来祭奠,他会及时上前制止违章用火并耐心做群众的说服教育工作……

  为了增强森林防火宣传的效果,余建华还走起了群众路线。平日里,余建华总爱到辖区村民家里去坐坐,在宣传防火知识的同时,也喜欢和村民拉家常,并经常在村民聚居区开院坝会。时间久了,村民们也把余建华视为家人。在余建华的示范影响下,林区附近的很多村民都成为护林志愿者,遇到有陌生人进山时,村民会积极主动提醒进山人员不能携带火种上山,共同倡导文明祭祀,坚决防范森林火灾发生。发现有人在林区焚香祭祀、玩火等违章用火行为时,村民也会及时制止并告知余建华。接到消息后,余建华就会和同事们迅速赶往现场处置,消除各种火险隐患,杜绝森林火灾发生。思想不松懈,工作不失误,这些年,余建华守护的渠县国有林场白蜡坪工区从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

  无悔坚守 筑牢森林资源安全线

  护林员主要肩负着森林防灭火工作,同时还承载着保护林木、林地,监测、防治森林病虫害,保护野生动物、珍稀植物,育苗、造林等重任。作为护林员,这些年,余建华默默坚守在造林、护林一线,共植树造林1万余株,参与制止、清理盗伐案件40余起,参与打击非法狩猎案件20余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着国有森林资源,守护着一片片绿水青山。余建华说,自己还有6年就要退休了,但对林业工作的感情和热爱不会消减。今后,他依然会初心不改,一如既往地尽忠职守,用实际行动站好每一班岗,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

  渠县林保中心党组书记、主任陈红说:“36年,1.3万多个日夜,余建华一直坚守在山里,用脚步丈量着大山的一沟一壑,用责任守护着绿海的一草一木,把青春和热血都洒在了自己守护的这片土地上。正气源于清流,勇敢来自责任,平凡积累伟大!”

  多年来,国有林场涌现出很多像余建华一样的护林英雄,他们这种吃苦耐劳的“老黄牛”精神必将感染一代代林业人。他们身上体现的英雄气概,正无声地激励着人们把光荣而伟大的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文 赵毅 刘迅 余策)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