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川南新材料化工园区上榜全省首批化工园区名单
2022-04-08 21:02:58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唐浩博责编:胡晓萌

  国际在线四川消息:4月1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6部门公布了四川省首批6个化工园区名单。自贡川南新材料化工园区榜上有名。

  拿下这块金字招牌,意味着自贡川南新材料化工园区具备了化工项目承载能力,已签约入驻的19个氟化工、新材料等项目建设就此驶入快车道。预计到2025年,园区年产值将超过300亿元,实现年税收20亿元以上。

  加快自贡川南新材料化工园区建设,不仅为推动沿滩区“工业强区”战略、实现全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引擎,同时也是自贡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主动对接融入全省万亿级能源化工产业、抢占川南经济区战略地位、推动老工业城市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实现“再造产业自贡”迈出的关键一步。

自贡川南新材料化工园区上榜全省首批化工园区名单_fororder_凯盛(自贡)新能源公司

凯盛(自贡)新能源公司

  认定背景:机遇和挑战并存

  2021年5月,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6部门出台的《关于印发四川省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新、改、扩建化工项目应进入认定化工园区,禁止在认定化工园区外新、改、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项目。全省拟建化工项目的审批按下“暂停键”。

  川南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作为自贡市“一号工程”,立足高标准打造化工园区,当时已规划投资超20亿元的配套设施,道路、污水处理厂等设施已建成运行,19个项目已签约落地。能否通过此次认定,关乎园区项目能否落地建设,关乎沿滩区20年的工业强区梦想能否实现,更关乎自贡市千亿级新材料产业规划能否起步。

  2021年6月,在自贡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沿滩区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区长任组长,区委办、区政府办、科经、环保、应急等13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全区上下将认定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树立“创则必成,成必首批”的信心和决心,尽锐出战、超常付出,合力解决认定中的难点、堵点和痛点,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的工作格局。

自贡川南新材料化工园区上榜全省首批化工园区名单_fororder_凯盛(自贡)新能源公司生产车间

凯盛(自贡)新能源公司生产车间

  认定过程:上下合力补齐短板

  《关于印发四川省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后,自贡沿滩区科技和经济信息化局牵头逐一梳理、对照,发现在39项化工园区认定条件中,川南新材料产业基地仅满足其中8项,软硬件均相差甚远。

  “认定工作涉及规划、环保、应急、水务等多个部门,其中,安全方面就有33项指标,总体评分必须达到C级及以上。”川南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工作组环安办主任龚旭表示,“由于川南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其他化工园区不同,属新建园区,许多硬件设施正在建设中,要成功认定,难度可想而知。”

  在领导小组“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指导下,工作组制定出详细的任务清单和工作台账,“完成一个,销号一个”,以必胜信念坚定决心攻破一个又一个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务难题,其中包括在硬件设施未建成的情况下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在全省化工园区中率先实现封闭化管理;超常推进园区安评、水保、水资源等专项评价报告编制,提前修订园区整体安全风险分级评分表,有效缩短了各项评价报告时限;在30天内,完成《川南新材料产业基地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价报告》《整体安全风险分级附件》《川南新材料产业基地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招投标、编制和省级专家评审工作。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自贡川南新材料化工园区最终一次性通过四川省应急厅、四川省水利厅、四川省经信厅的现场核查,得到省级部门和专家高度认可,达到目前全省化工园区安全等级最高的C级标准。

  高标定位:打造绿色化工园区典范

  4月2日,中昊晨光高性能有机氟材料项目基地建设如火如荼。该项目投资达22亿元,将于2024年建成投产。

  “园区通过省级化工园区认定,为企业入驻创造了条件。”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炯表示,自贡川南新材料化工园区作为全省首批化工园区,为“再造产业自贡”抱回金字招牌,既有利于围绕以氟化工为龙头开展上下游产业链招商,更是强力促进了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区建设。

  自贡川南新材料化工园区将以此次认定为起点,在下一步工作中,突出“高质高效”,坚持规划引领,聚焦发展定位,多维度、多渠道、多手段破解难题,并同步启动化工园区扩区工作,力争到2035年,规划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同时,园区将严格落实项目准入退出机制,聚焦有机氟新材料主导产业,着力打造“盐-氯碱化工-氟化工新材料”一体化产业链;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积极在化工园区绿色发展方面探路示范、形成经验,建设绿色化工园区;构建“双重预防体系”,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建设安全化工园区。(文/图 张才)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