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水稻进入大面积收割期。8月26日,在宜宾高县蕉村镇康兴村再生稻示范片区,村民正抢抓晴好天气,收割成熟水稻。连片的稻田如铺展的金色绸缎,微风拂过,沉甸甸的稻穗迎风摇曳,稻香弥漫。
高县蕉村镇康兴村再生稻示范片 供图 高县融媒体中心
不同于普通稻田“齐根收割”的场景,村民手持镰刀在离地25厘米左右的高度,将稻穗整齐割下。村民表示,中稻收割得“留一手”,稻桩保护好了,再生稻才能长得旺,两个月左右又是一茬好收成。
康兴村地处川南丘陵,气候温润、光照充足,全村1200亩水稻中,有800亩采用“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该村利用中稻收割后留存的稻桩,通过科学管理,使其重新发芽、抽穗、结实,实现再收一季粮,具有生长期短、省种省工、增产增效等优势。
村民抢收头茬水稻 供图 高县融媒体中心
稻田间,村民分工协作,将割好的稻穗放入脱粒机。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稻谷从稻穗上成功脱离,秸秆粉碎后直接回田,提高收割效率的同时,也免去处理秸秆的后顾之忧。
蕉村镇农技站工作人员介绍,抢收粮食就是在跟天气赛跑,“机器主力+人工补位”的模式最靠谱。康兴村属于丘陵地貌,地块零散、坡度较大,大型农机难以作业,而小型农机灵活度高,再搭配人工补割、补收,既能提高效率,又能避免浪费,让粮食以最快的速度实现颗粒归仓。
据悉,2025年,蕉村镇水稻种植面积约1.2万亩,亩产预计达1100斤,再生稻蓄留面积0.65万亩,按照往年再生稻亩产350斤计算,年底还能再收1100吨粮食,达到“一季种、两季收”的增收效果。中稻收割后,该村将及时指导农户对稻桩进行灌溉、施肥,同时安排农技员定期巡查,做好病虫害防控,再夺再生稻丰收,进一步筑牢粮食安全。(文 罗景萍 陶坤 曾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