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2025(第二届)产融合作大会在“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开幕。大会围绕“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核心主线,为期2天,分开幕式及主会场活动、分场活动、成果展示三个部分举行,来自国家部委、金融机构、产业龙头的千余名代表齐聚长江首城,共探共商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有效路径。
2025(第二届)产融合作大会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以“产融联动创新 合作共创价值”为主题,紧密围绕“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核心主线,聚焦实现新型工业化关键任务,进一步凝聚深化产融合作共识,激发产融合作新动能,切实服务地方经济,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
开幕式现场重磅发布“支持新型工业化创新金融产品矩阵”“中试保融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创新积分制2025”等系列金融“工具包”,并签约一大批围绕产融合作的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

四川省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信息系统发布现场 摄影 高学兵
分场活动则聚焦数字技术创新提升产融合作能力、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等方向,通过“头脑风暴”,剖析数字技术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效率等方面的实践路径。

大会现场的产品展示 摄影 高学兵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大会设置“成果展示”专场,系统呈现产融合作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思路、试点城市的创新实践成果、金融机构的全周期服务模式以及重点产业链的金融护航举措等,立体化展现金融服务体系支撑新型工业化建设的繁荣生态图景。
在东道主宜宾的成果展示中,既有顶层政策设计的思路解读,也有“科创贷”“碳账户金融”等具体案例,更有金融机构护航产业链的实践成果,生动呈现一幅“金融‘活水’灌溉产业田”的“宜宾答案”。
大会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产融合作大会作为国家级盛会,其落地意味着宜宾的产融实践得到全国层面的认可。
产融合作是2016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财政、金融监管等部门开展的一项创新性工作。第一届全国产融合作大会于2023年举行,时隔两年,这一国家级盛会再次花落四川,吸引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委及直属单位,知名专家学者,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全国性行业协会、高校及科研机构,国家级产业投资基金、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技术成果转化机构及相关公共服务平台和重点企业代表聚集,是一次高规格的大会。
近年来,宜宾抢抓国家“双碳”战略机遇,抢占绿色新能源、数字经济新蓝海等产业风口,推动产业结构向“一蓝一绿”转型,聚焦强链韧群,助力优质白酒、动力电池、晶硅光伏、数字经济四大千亿产业集聚成势,聚力“智改数转”,赋能机械制造、轻工纺织、能源化工、建筑材料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耕场景建设,推动新型储能、数字能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破局起步,连续入围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全国数字百强市,入选全国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文 高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