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大凉山深处,越西县文星小学被连绵山脉环绕,受地理条件与资源限制,体育教育发展长期面临瓶颈。2023年9月,德阳市旌阳区支教体育教师张世强主动请缨,毅然告别德阳市孝泉民族小学,奔赴山区援彝支教。怀着“以体育人”的坚定信念,他带着教育理想与满腔热忱投身教育帮扶一线,为学校体育教育发展注入全新活力,开启一段充满希望的教育新篇章。
破冰创新:点燃体育教育新火种
初到文星小学,张世强便直面学校体育师资匮乏、教学设施短缺的现实。他快速融入并迅速行动,凭借专业能力,系统性地组建篮球、足球、田径三大校队。为了让孩子得到针对性的训练,他逐一对100余名学生进行体能评估,精心制定分层训练计划,为他们定制个性化成长方案。为让体育课兼具吸引力与教育意义,他大胆创新,采用“游戏+技能+思政”的教学模式,巧妙融入凉山彝族传统文化,比如将彝族火把节元素融入接力赛规则,巧妙地将枯燥的体育技能训练与有趣的游戏相结合。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他通过讲述大凉山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故事,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让原本沉闷的体育课变成充满活力的育人课堂。
薪火相传:培育本土教育新力量
张世强深知,培养本土师资力量,才是越西县体育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之计。于是,他采用“示范课+课题研究”的传帮带模式,悉心培养4名本土青年教师。示范课上,他精心备课,从教学环节到动作示范都精益求精,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青年教师直观感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课后,他组织课题研究,针对体育教育中的问题,如“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等,展开深入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寻找解决方案。
在他的带动下,这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已能独立承担体育教学任务,形成一支“带不走”的体育教育力量。如今,文星小学的操场跃动着蓬勃生机,体育教育的星火正在大凉山深处燎原。
赛场绽放:改写学校体育新历史
张世强的辛勤付出终于在赛场结出硕果。2024年,越西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文星小学的学生们如同一匹匹黑马,大放异彩。当比赛结果公布,文星小学以领先第二名50分的绝对优势,斩获团体第一名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赛场上,5名学生打破县级纪录,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由他牵头训练的田径队更是成绩斐然,获得金牌5枚,团体总分荣登榜首;他指导的校篮球队也在县“姚基金”小学生比赛中获得亚军。2025年,他带领文星小学参加越西县第六届小学生运动会,再创田径团体第一名、金牌数6块佳绩。
这些令人瞩目的成绩不仅改写了文星小学的体育历史,更让家长和师生们重新拾起对体育教育的信心。曾经怯懦的孩子在赛场自信拼搏,不重视体育的家长也以孩子的奖牌为荣。体育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无限可能的大门。
聚光成炬:汇聚教育发展新动能
张世强不仅关注体育教育,更心系山区学生的生活。他积极联动社会力量,为学生争取到10万元的生活物资与学习用品。他还协调德阳蜀蔚旌城车友会等社会团体爱心人士,一对一帮扶20名脱贫户学生,传递社会关爱。为培育教育教学骨干力量,2025年4月,他充分对接德阳旌阳区的教育资源,组织文星小学17名青年教师奔赴旌阳取“真经”,在以“深化教研合作,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为主题的教学互鉴活动中,通过校园参访、课堂观摩、座谈交流等形式,进行深入研讨。活动不仅让越西青年教师汲取到先进的理念与经验,更搭建起旌越两地校际交流的桥梁。
此外,张世强还参与策划并组织两届德阳旌阳区援彝帮扶工作队运动会,凝聚更大旌阳帮扶合力,吸引更多人关注越西教育。他以体育为纽带,为山区教育注入资源与活力,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扶贫扶志”的使命担当。
近两学年,张世强用汗水和智慧诠释着新时代教育者的赤子之心。他以体育教育为支点,为山区孩子撬动人生新可能,以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体育之光照亮大凉山孩子的成长之路,也为更多援彝支教老师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文 骆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