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川博物馆效果图
4月15日,记者从成都市“城市新区场景政策创新先行先试”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按照成都市场景创新工作统一部署,截至目前,已开展场景创新需求(供给)发布活动近50场,围绕养老、医疗、建设、安全、文旅、交通、消费、物流等领域发布了417个创新应用场景需求,88个创新应用场景供给。在场景需求释放与重点产业链的场景能力供给双向奔赴下,一批“科幻场景”正在成都这座“奋进中的创新之城”逐渐变为“产业实景”。
场景应用
从“可选项”变为“必答题”
成都市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张实睿介绍成都市场景创新工作总体推进情况。他介绍,成都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思路分层次推动场景创新工作。在“面”上,成都组建市区两级场景创新工作力量,建立市领导牵头的全市场景创新工作机制,在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市现代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加挂“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牌子,新设场景创新部,建立涵盖全市23个市级行业部门、16条重点产业链、15个市属国有企业、23个区(市)县的场景工作小组,做到体系化全覆盖。
在“线”上,重点推动城市新区在政府投资项目“科技篇”制度上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成都通过政府投资项目立项、评审等环节上的制度性创新设计,要求项目业主按项目总投资的一定比例刚性地谋划嵌入新场景,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首试首用创造条件,推动场景应用从“可选项”变为“必答题”。据悉,成都已经组织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成都高新区在上述制度上先行先试,为全市场景政策创新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在“点”上,聚焦打造一批集中连片的新场景应用展示区域及具体典型场景案例,“以点带面”推动场景创新。目前,成都高新区的新川机器人公园、天府新区的科创生态岛已粗具雏形,东部新区也在全力围绕世博园、世运会打造“低空+”新场景。张实睿表示,下一步,成都将持续推动小切口、具象化的场景需求释放与重点产业链的场景能力供给双向奔赴,从体制机制、线上线下等方面打出一套场景创新工作“组合拳”。
多个项目
化身科技应用场景
现场,四川天府新区及成都东部新区、成都高新区三大城市新区介绍了编制政府性投资项目场景应用“科技篇”情况,拟探索适用项目情况、已落地场景情况及集中连片展示场景打造情况也于现场披露。
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刁义介绍,四川天府新区拟实施的四川天府新区口腔医院,重点围绕4个方向探索谋划科技应用场景,包含引入手术机器人、引入AI辅助诊断、引入3D打印技术、打造数字孪生医院。
成都东部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杨敏介绍,简州新城消防战勤保障中心项目总投资约1.6亿元,其中“科技篇”投资超过800万元。“科技篇”场景应用主要包括智能仓储系统、绿色智慧建筑等,打造未来消防、国际仓储新标杆。
成都高新区发展改革局局长王磊介绍,作为“科技篇”政策首个试点,成都高新区将在新川创新科技园建设新川博物馆,预计今年底开建。据悉,新川博物馆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能够满足城市文化展示和科技体验等多重需求。项目科技投入约5000万元,力争通过场景创新带动技术验证、模式创新和产业集聚,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场景创新典型范式,将新川博物馆打造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刘泰山 吴怡霏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