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重庆游客李琴和朋友一下高铁,便在成都东站换上地铁;几乎同一时间,市民刘欢也正带着家人,驱车行驶在成都三环路上——使用的交通工具不同,他们的目的地却同是位于成都南端的四川天府新区。
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四川天府新区不仅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也成为不少成都市民休闲度假的目的地。
“哇,天府新区比视频中看上去还要美!”从地铁站出来,四川天府新区的风光立即吸引了李琴的目光。“和去年相比,天府新区的交通似乎更通畅了,环境也更美丽了。”行驶在四川天府新区的马路上,刘欢不由得感叹。
其实,这也是不少市民游客首次遇见四川天府新区,重新遇见四川天府新区时,共同的体验和感受——
随着四川天府新区深入贯彻实施城乡人居环境“净优亮美”专项行动,这里小区门口的商业街区恢复整洁,长期占道的施工围挡陆续拆除,立交桥下、社区角落的荒地悄然变成了小游园,不仅游客收获了更好的游览体验,这里居民的生活体验,也变得越来越好……
遇见公园城市环境之美
来到天府新区的首站,李琴和朋友慕名前往麓湖公园社区。漫步在社区主干道,李琴的手机镜头始终处于拍摄状态,“这里湖水清澈,能看到水底的游鱼;四周的环境优美,绿植和建筑有机融为一体,地上连垃圾都几乎看不到,让我难以想象这里是居民生活的社区而不是景区。”
麓湖为什么几乎看不到垃圾?原来,这里通过“麓湖瓶子银行”零废弃艺术社区计划等行动,已经让“零废弃”理念深入居民内心。
据悉,“麓湖瓶子银行”零废弃艺术社区计划由麓湖公园社区居民志愿队伍联合发起,邀请社区以及新区其他地方的孩子们零距离观赏“瓶子艺术”,并亲自动手参与塑料瓶改造。“相较于具体的回收数量,我们更希望把抽象的环保概念落地到居民日常生活。”据该项目主理人李棣介绍,每年有一两百名小朋友参与,背后带动的还有几百位家长,“刚开始是让小朋友带家长出来,后来家长也开始自己出来了。”
除了“麓湖瓶子银行”,麓湖公园社区同时依托庞大的社区居民群体,创新多主体共建的绿色家园运营模式,建立“社区+基金会+开发商+物业+环境治理公司+居民”的公共环境治理机制,成立并实现募集3000余万元的社区发展基金会,用于生态治理、环境提升、环保普及等多项人居环境提升工作。
刘欢这次来到四川天府新区,最想去的地方则是正兴街道官塘村。恰逢菜花节活动,刘欢在一望无际的油菜花中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在春光里的乡村坝坝宴享受乡村的特色美食。
村民和游客们大快朵颐一番,幸福而去,100余桌宴席产生的近1吨餐厨垃圾会不会污染环境、滋生病菌,影响乡村的美?不用担心,在让人们幸福用餐的同时守护公园城市的美好环境,四川天府新区已有办法。
四川天府新区生态环境和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更好处理公园城市产生的厨余垃圾,天府新区国有平台控股成立成都天投蔚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推动餐厨垃圾“收运+处置”一体化运营,并积极探索乡厨收运模式创新。
“目前我们已与新区50余家主要乡厨单位建立合作关系,通过门店定点回收及上门回收相结合模式,基本能实现乡村宴席餐厨垃圾应收尽收。”成都天投蔚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周俊陵介绍道。“除了乡厨垃圾,我们还与新区3000余家餐饮商家完成合作签约,日均收运能力已达到100吨左右。”他说,所收厨余垃圾会转运到异地工厂“变废为宝”,平均每吨餐厨垃圾还可带来500元左右的经济效益。
遇见公园城市秩序之美
从麓湖前往兴隆湖,走出兴隆湖地铁站B口,映入李琴眼帘的除了美景,还有摆放有序的共享单车,拿出手机完成单车扫码,李琴和朋友立即按照计划开启环湖骑行,“车辆摆放有序,让人的感受非常舒适,我们骑行一周,也没有遇到堵车的情况。”
李琴更好的骑行体验,源自天府新区推行的地铁站口共享单车“一站一策”管理试点点位。“我们在兴隆湖地铁站B口等多个试点点位,推行共享单车与私人电瓶车分类停放并探索共享单车分色摆放。”四川天府新区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同时根据辖区内单车承载量及需求量,科学规划设置共享单车停放点位,优化车辆停放秩序,从而保障道路畅通。
与此同时,驱车路过万安街道雅居乐花园小区外的商业街时,刘欢只觉得这里车流有序,路面整洁,完全料想不到这里曾是让周边居民“烦心”的地方。
原来,这条600米长的商业街日均人流量达到1万人以上,在带给居民便捷购物的同时,占道经营和长时间的噪音,也给居民出行以及休息带来困扰。
“此前,我们曾采用‘猫鼠游戏’式执法来解决,但总是治标不治本。”万安街道综合执法协调办主任谢伟介绍,在城乡人居环境“净优亮美”专项行动中,这里发生了质的改变。
原来,在专项行动中,天府新区将“痛点清单”转化为“行动指南”,针对雅居乐花园小区片区采取“交警城管执法+街道社区协同+物业企业参与”的三维联动机制,让停车秩序更加规范,占道经营得到有效改善,占道物品被集中清理后路面恢复如初。
“开展‘净优亮美’行动一定不是简单粗暴的‘一刀切’。”谢伟补充道,对于有长期经营需求的流动商贩,街道会同社区在广场附近规划了近500平方米的“爱心菜市”,配置了垃圾桶、电源、自来水等设施。
如今,商贩的经营依然热闹,而居民的幸福感却直线上升,“这条街整治后,出门回家路过心情都舒畅了。”
遇见公园城市空间之美
这段时间来到四川天府新区,不少市民和游客都曾遇到这样的场景——兴隆湖沿岸,工作人员对周边景观照明设施进行检修维护;街头巷尾处,居民用心打扫庭院,精心装扮家中阳台;不仅如此,新区的市政道路、城市绿化、占道施工围挡、户外广告招牌等,也迎来集中清理整治……
原来,天府新区“亮空间”行动正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铺展开来。
“有路无灯、有灯不亮的情况,不仅带给市民游客不好的观感,更影响到人们的出行体验。”四川天府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坚持问题导向、用户思维,新区根据实际情况大力推动街巷增灯补亮,同时作为公园城市先行区,四川天府新区特别加大绿色低碳节能光源应用力度,实施城市道路照明节能改造,力争以更低的能耗和更少的碳排放,带给市民游客更好的空间体验。
“这一过程中,我们同时全面摸排农村道路、集中居住区照明需求,有序推进农村公共空间照明改善。”该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四川天府新区开展“拆违促安全”专项治理,坚决拆除占压燃气管线、影响公共安全等违法建设点位,加强城市户外广告招牌“缺笔少划”、超大超亮、破损脏污,灯箱广告违规占道等乱象治理,全面清理农村小广告、牛皮癣、过时标语横幅。结合既有建筑风貌提升项目,统筹净化、绿化等方式,同步对建筑第五立面进行整治……
“天府新区的空间之美,不只体现在这里的山水,也体现在城市建筑和空间的一个个细节里。”李琴说。
遇见公园城市风貌之美
结束兴隆湖的“打卡”,李琴当天的最后一站,来到兴隆湖畔的鹿溪智谷。在那里,她碰到不少前来骑行的“骑手”。
在这里,整条绿道沿线不仅有“刚出炉”的新驿站,还有多个网红打卡地,可谓一步一景。顺着绿道往前,她还偶遇四川省图书馆鹿溪智谷分馆——馆里。
这座藏在公园中、掩映在树林里的图书馆,是一个集文创展陈、阅读空间、科普教育和读者服务为一体的开放式复合空间,墙面运用了大量透明玻璃设计,呈现出雅致舒适的自然氛围。
开放不久的鹿溪智谷,正是天府新区“美风貌”的举措之一。
根据《四川天府新区城乡人居环境“净优亮美”专项行动方案》,四川天府新区将在2025年底前,切实优化提升街区2个、街巷3条、街角40个,打造“金角银边”公共空间7个,营造更加整洁有序、生态宜人、智慧现代的公园城市先行区。
“在实施‘净优亮美’行动的过程中,‘人’的因素尤其关键。”在太平街道党工委委员、人大工委主任杨学明看来,要确保整治行动取得实际效果,归根结底要依托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太平老场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就确定了“建、管、疏”三步走行动策略,既实现人居环境“面上”整体提升,又兼顾以人为本“内里”为民服务,为老百姓留住老场镇独特的烟火气。
对此,四川天府新区生态环境和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补充道,新区实施“净优亮美”行动,将进一步探索城市绿化整治与社区治理相结合的实现路径,引导和鼓励社区居民、商家、单位等主体参与实施阳台美化、街角绿地打造,并通过开展美丽庭院评选等方式,真正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久久为功,步步为营。当下的天府新区,正在每一个街区、小巷、庭院掀起人居环境整治新热潮,让公园城市“颜值”与“气质”同步提升,不断擦亮公园城市首提地城乡人居环境底色。
白泽/文 马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