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快看这油菜地里的羊肚菌,个头比鸡蛋还大,今年准能卖个好价钱。”3月18日清晨,阆中市江南街道田公社区油菜-羊肚菌套种基地内,村民何大爷手捧菌筐,向西华师范大学驻田公社区工作队展示成果。田垄间,灰褐色的羊肚菌与金黄的油菜花交织成独特的丰收画卷。60.9亩试验田里,30余名村民穿梭其间,采摘、装筐、搬运,忙碌而有序。
西华师范大学驻田公社区工作队搬运羊肚菌 供图 西华师范大学
这片曾被视为“低效田”的地块,在科技力量的加持下,实现华丽转身。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专家团队通过“土壤改良+生态修复”技术,引入羊粪和微生物菌剂,将原本贫瘠的土地转化为羊肚菌生长的“沃土”。
“去年试种时亩产只有300斤,今年通过品种改良和技术优化,最高亩产突破800斤。”四川田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技术总监刘长珍捧起一簇羊肚菌,菌柄洁白如玉,菌盖布满蜂窝状凹槽。据了解,四川田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新采用“早熟油菜+羊肚菌”套种模式,通过9月育苗油菜、10月移栽、11月播种、次年4月采收的“时空错位”技术,实现“一田双收”。油菜籽亩产400斤,羊肚菌亩均产值超48000元,综合效益达4.92万元。
羊肚菌长势良好 供图 西华师范大学
作为四川省农业科技重点企业,该公司自2016年成立以来,持续深耕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研发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在西华师范大学专家团队指导下,该公司通过“地膜覆盖替代大棚”技术,降低成本30%,并建立“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这种模式既美化了乡村环境,又鼓起了村民腰包。田公社区党委书记田福党介绍,“油菜+羊肚菌”套种项目已带动周边36余户农户就业,人均增收超1.5万元。随着羊肚菌抢“鲜”上市,田公社区已收到来自阆中、南充等地商超的订单。
从“低效田”到“黄金田”,从传统种植到智慧农业,西华师范大学驻田公社区工作队用科技力量点亮乡村振兴之路。如今,这朵小小的羊肚菌,正撑开产业兴旺的“致富伞”,书写着巴蜀大地的春日传奇。(文 成苏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