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楼宇,吸引着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是优质企业与行业巨头的发展沃土。成都市青羊区楼宇经济起步早、发展成熟,如今已汇聚楼宇超400栋。与此同时,作为寸土寸金的主城区,全区楼宇经济发展早已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新阶段,楼宇更新势在必行。
以楼聚产,以产兴城。2024年底,青羊楼宇更新改造政策出台,以单笔最高1000万元的补助,为全区楼宇经济添上一把“旺火”。
政策风向带动市场变化,越来越多的老旧楼宇将目光瞄准更新改造,力求在动态变化中转型升级、重焕生机。当前,成都青羊区已有10栋楼宇完成焕新升级,15栋楼宇蓄势待发。楼宇更新改造的政策东风,吹热了城市经济,为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10栋已完成改造升级 楼宇更新带动产业焕新
槐树街2号,原四川出版大厦迎来“新生”。这栋诞生于1998年,见证了四川出版业、文化产业的兴起与发展的大楼,随着时代变迁面临着改造升级的迫切性。
改造前后对比图 供图 成都市青羊区商务局
2024年,四川文投集团将大厦整体改造升级为“四川文投汇文·文化产业园”。产业园的改造不仅局限于以崭新的“面子”替代原有的陈旧模样,更重要的是让“里子”亦跟上时代潮流。“内部也进行了大手笔的改造更新。” 四川文投汇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晓笳介绍,公司投资4400余万元,对建筑主体及附属设施先后开展拆除加固工程、土建工程、安装工程、景观工程等作业,并进行内装更新、楼内老旧机电设备更换,确保大楼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楼宇升级,业态焕新。对旧楼宇进行大手笔改造更新,其背后折射出汇文公司敏锐的市场嗅觉。“成都青羊区文旅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前景广阔,建设文化产业园,有利于促进企业孵化和产业聚集。”张晓笳说。汇文·文化产业园改造后,将以文化为核心,结合非遗、动漫、游戏、文博等内容,汇聚文化企业,打造文化产业园区,构建文化产业生态,催生文化产业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助力成都市数字产业建圈强链。
“通过空间载体优化、产业生态重构以及运营模式创新等多维度的升级改造,我们为其成功注入了新活力。”张晓笳表示。改造后,产业园已招引新华智云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海纳博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蜀道研究院等上下游、左右岸企业,一个互利共生、高效协同、产业赋能的生态体系正在形成。
成都市青羊区商务楼宇 供图 成都市商务局
在青羊,更多的商务楼宇正在“进化”。据统计,2024年,全区启动楼宇改造项目15个,当年,10个项目实现竣工。
最高1000万元 大手笔补助政策支持楼宇更新改造
一幢用了三四十年“年事已高”的大楼,很多设施难免陈旧损坏,技术也逐渐跟不上时代发展潮流。为避免“掉队”,进行更新改造成为很多楼宇运营企业的共识。
更新改造并非易事。怎样更新改造才能满足需求?更新改造的钱又从哪来?这让不少楼宇运营企业处于观望状态甚至打起“退堂鼓”。大家都期待着,能够有强有力政策予以支持和指导。
在众多楼宇企业的期盼中,政策正式出台。2024年底,成都青羊区正式对外发布《促进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促进楼宇经济和特色街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方案》提出,将安排单笔最高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青羊打造一批专业、智能、绿色楼宇,聚链一批上下游、左右岸企业,形成一批更具带动性、示范性的产业园中园,强化楼宇在青羊经济发展中的担当。
成都市青羊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青羊将大力支持楼宇更新改造,预计2025年补贴资金1900万元,2026年补贴资金3000万元,通过场景营楼,一栋楼形成一条产业链,一栋楼就是一个园中园,不断激活楼宇经济新质生产力。
《政策》出台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真金白银的补助吸引不少楼宇从观望转向行动。丰德成达将启动大堂、顶楼平台改造,冠城广场将电梯、中央空调更换提上日程……在政策的驱动下,一座座楼宇正在更新改造中迎来新变化、再青春。(文 郑栋梁 杨心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