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制作: 汪鑫群
农历正月十四晚,遂宁市蓬溪县文井镇白鹤林村被一片璀璨灯火与欢声笑语包围,一年一度的“送蛴蟆”民俗活动在这里举行,承载着市民对新一年幸福安康、风调雨顺的美好祈愿。
夜幕低垂,星光点点。数以万计的男女老少手持各式各样的“蛴蟆灯”,沿着乡间小路缓缓行进。这些“蛴蟆灯”形态各异,有的制作成生肖动物的模样,有的则描绘着吉祥图案,每一个都蕴含着制作者的心愿与祝福。
当队伍抵达河边时,烟花绽放,将夜空点缀得五彩斑斓。人们纷纷将自己的“蛴蟆灯”插入土中,象征着将一年的晦气与疾病送走,迎来新一年的好运与健康。整个活动现场充满温馨与欢乐,一张张笑脸洋溢着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仿佛在这一刻,所有的烦恼都被抛诸脑后。
“送蛴蟆”民俗活动起源于清朝,相传一到农历正月十四这一天,蓬溪县境内就会爆发大规模的瘟疫,村民就自制“蛴蟆灯”,赶跑了“蛴蟆瘟”。从此,正月十四“送蛴蟆”的风俗便一直延续至今,寓意也由最初的赶瘟疫、祈求上天保佑,逐渐演变成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与期望。2018年,蓬溪县民俗“送蛴蟆”纳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据悉,这也是当地群众迎接元宵节的重要活动。
活动当天,蓬溪县还精心组织民俗“摇嫩竹”、蛴蟆灯制作体验、千人品元宵、文艺展演、非遗集市等活动。(文 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