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四川消息(记者 杨雯涵 实习生 谢可欣):12月11日,成都市2024-2025年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新闻通气会召开。会议介绍了《成都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24年修订)》(以下简称《预案》)相关内容。
2024年1月1日至11月30日,成都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69天,同比增加2天,轻度污染60天,中度污染5天,重度污染1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45,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52位。2024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成都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天,是自2013年实施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以来,首次在11月实现全优良,PM2.5、NO2、PM1三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均为“十四五”以来同期最低。
会上,成都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旷良义就本次《预案》修订内容的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修订预警启动标准。启动黄色预警:预测日AQI>200或日AQI>150持续48小时及以上,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启动橙色预警:预测日AQI>200持续48小时或日AQI>150持续72小时及以上,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启动红色预警:预测日AQI>200持续72小时且日AQI>300持续24小时及以上。
增加重点管理区范围。《预案》将全市范围划分为“重点管理区”和“一般管理区”。其中,“重点管理区”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需要全域落实强化管控措施,“一般管理区”根据预警级别不同,需要落实强化管控措施的范围不同。本次《预案》修订将成都东部新区、新津区增加为成都市重污染天气重点管理区。
加强源头管控。秋冬季节,成都市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在制定强制性减排措施时,以移动源、工业源和面源减排为主。
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时效。《预案》将发布预警信息的时间从预警实施前24小时提早到48小时及以上。
同时,会议指出,近期,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与成都市气象局组织空气质量联合会商,预测12月成都市空气质量形势较2023年同期略偏好,有2次—3次污染过程,以轻度污染为主,部分时段有中度及以上污染风险,主城区及偏西、偏南区域有重污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