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新学期的序幕缓缓拉开。在四川省甘孜州炉霍县的中小学校园里,彩旗飘扬,欢声笑语交织成一片。学生们背着书包,满怀期待地步入校门,稚嫩的脸庞上洋溢着对知识的渴望。
“教育帮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自锦江区第七批对口支援工作启动以来,支教老师们便迅速融入炉霍的教育环境,深入调研当地教育现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精准有效的帮扶措施。
与高原的粗犷不同,5位来自锦江区的女教师远离繁华都市,扎根雪域高原,以她们独有的柔情和细腻,滋润着炉霍学子的心田。她们不仅传授知识,更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
曾昭玲是支教老师中唯一一位体育老师。由于长期睡眠不足,她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在上体育课时,往往一节课的口令还没完就胸闷不已。但即便如此,她也从未有过任何怨言。她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在夏日的烈日下,在冬日的寒风中,她始终坚守在操场上,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教育的真谛。她的身影,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坚毅与执着。
“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做好支教工作,有辛苦的付出,就有幸福的收获。这里有灿烂的星空,有可爱的孩子们,把心安在这里,为他们付出,我感到非常值得。”曾昭玲自豪地说。
夏雪梅来自锦江区教科院附属中学,现在炉霍县中学“玉锦班”教英语。在这片高海拔、条件艰苦的土地上,她不仅克服了停电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带领学生户外学习,还倾注大量心血于课后辅导,用她的专业知识与无私奉献,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期中和期末考试中,“玉锦班”的英语成绩都位列全年级第一。“作为一名高原上的支教教师,不仅要给孩子们传授知识,更要给他们灌输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只要孩子们有自信肯努力,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夏雪梅吐露着自己的心声。
张弛老师授课现场
张弛,不仅承载着两个班级语文教学的重任,还心系原校的教研与传帮带使命。面对初三学子基础薄弱的现状,她从基础知识抓起,拼音、字形逐一打磨,再到学习方法与习惯的悉心培养,每一个细节都倾注了她的心血与智慧。
“心灵的触碰方能激发潜能。”张弛深知,于是课间成了她与学生心灵对话的宝贵时光,针对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效率不高的难题,她创新性地举办了《欲成蝶,先破茧》主题班会,以轻松愉悦的聊天方式,引领学生明确目标、调整心态。
“初踏支教之旅,面对一年级新生学籍录入的艰巨任务,面对陌生藏文名字与语言的重重障碍,未曾退缩,以不屈不挠的精神逐一克服。”王婷坦言。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王婷勇挑重担,不仅承担起五年级数学的严谨教学,还跨越学段,担任全校一至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面对跨学科、跨学段的双重压力,她展现出非凡的适应力与创造力,频繁求教于前辈,深入研究学情,精心备课,力求每一堂课都能成为学生成长的阶梯。
“能够成为孩子们心中的那束光,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引导他们勇敢追梦,这,正是支教最为闪耀的价值所在。”王婷老师的话语中,满载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对孩子们未来的无限憧憬。
“我非过客,而是炉霍新都小学大家庭的一员,每一分努力,都是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爱。”唐甚兰掷地有声地说。
面对高原的严峻挑战,支教第五日,她便遭遇了强烈的高原反应,她毅然选择坚守岗位。
唐甚兰老师正在讲课
2023年10月,炉霍县新都小学的教研赛课活动暨“品质课堂”大赛上,唐甚兰以评委身份亮相,凭借深厚的教学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对参赛课程进行了精准而深刻的点评,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更以无私的态度分享了自己的专业见解与改进建议,赢得了校领导及同仁们的广泛赞誉与高度认可。
“我们都是带着任务而来,接下来将进一步发挥个人所长,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能,联手开启锦江、炉霍教育帮扶新模式,用心用情讲好组团式教育帮扶故事。”帮扶队员们纷纷表示。(供图:成都市锦江区第七批对口帮扶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