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综合科研大楼建设项目现场,一个巨大的白色“气球”罩在工地上,格外吸引眼球。这个白色“气球”的学名叫基坑气膜,可有效阻隔噪音和扬尘,降低施工过程环境污染。
基坑气膜“罩”住施工噪音 供图 成都市青羊区委宣传部
据了解,这是成都青羊区生态环境局针对工地扬尘治理问题出的“新招”:给在建工地“罩”上基坑气膜,穿上“绿衣服”,既美观防尘又降噪。同时,这是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建筑工地基坑施工中首次应用的双层“气枕式”充气膜,是一种兼具防尘性、降噪性、节能性、防火性、智能性的绿色施工新工艺。
走进基坑气膜下的施工现场,只见整个工地的顶部就像是打了一把巨大的“遮阳伞”,相对露天工地有些许凉爽。
据成都市青羊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基坑气膜是通过在工地基坑上方安装新型充气式膜材料,实现基坑内部的密闭。该项目基坑气膜总覆盖面积约1200平方米,最大跨度达44米,高度6米。气膜材采用强度大、耐久、耐火、耐高温紫外线的PVDF新型建筑材料,气膜的内外膜之间做有夹层,且为中空结构,不仅吸音隔音,还能有效阻挡施工过程扬尘排放。
如此巨大的“气球”是如何安全高效地把基坑“罩”起来的呢?据了解,项目在气膜内侧覆盖高强度钢缆,气膜基础锚固件则采用角钢连接方式。它可以将气膜的上扬力均匀地分摊到地梁上,保障气膜的安全稳定性;在突发极端情况下,膜材可落至网状拉索上,从源头杜绝膜材塌落风险。同时,气膜配套全智能控制系统,多个环境传感器实时监测气膜下的内外气压、温度和风速,通过变频设备、充气风机、备用能源等多个模块之间的自动高效协作,实时调整气膜气压,保持气膜处于安全、节能状态运行。
基坑气膜投用后,基坑内部在气膜的完全笼罩下,极大减少施工过程的噪声污染和扬尘排放。据介绍,从运行半个月的数据来看,基坑气膜覆盖区域,扬尘同比下降90%以上,噪声同比下降60%。与此同时,在喷淋、通风和光照系统的配合下,气膜天幕还为施工作业人员搭起恒温恒湿的舒适作业场域。
近年来,成都青羊区生态环境局在施工工地污染防治方面探索高空喷淋除尘系统、高空AI视频监控、空气质量监测站网格化布设实现污染实时监测预警等“高科技”设施,下一步,还将继续推动“技防+人防”的环境污染防治模式,进一步提升环境保护工作的精细化、智能化、科技化水平。(文 杨雯涵 张渝强 王旭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