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博物馆“古籍菁华展”开幕 “镇馆之宝”《永乐大典》公开亮相
来源:华西都市报  |  2023-10-25 08:58:38

(转载)川大博物馆“古籍菁华展”开幕 “镇馆之宝”《永乐大典》公开亮相

展出的《永乐大典》。

(转载)川大博物馆“古籍菁华展”开幕 “镇馆之宝”《永乐大典》公开亮相

展出的《四川全图》(局部)。

(转载)川大博物馆“古籍菁华展”开幕 “镇馆之宝”《永乐大典》公开亮相

黄炎熙抄本《聊斋志异》。

(转载)川大博物馆“古籍菁华展”开幕 “镇馆之宝”《永乐大典》公开亮相

“册府千华锦水含章——四川大学古籍菁华展”现场。

  在文字发明以前,上古先民用结绳、甲骨契刻、金石镌刻等方式,开创了源远流长的记录历史。文字诞生以后,文化得以迅速扩张、延伸、传承。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则又为文明的延续、文化的保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古籍,凝聚着先贤的智慧,是文化传承的见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10月20日,“‘典籍中国’古籍保护与利用学术论坛”在四川大学博物馆举行,“册府千华锦水含章——四川大学古籍菁华展”拉开帷幕,“全国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四川站)”活动也同时启动。

  八成展品为首次展出

  兼具学术与美学价值

  四川大学图书馆是中国西南地区历史最为悠久、文献规模最大的图书馆,拥有珍贵古籍特藏文献26.8万册,是国务院命名的“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四川大学博物馆是中国建立最早的综合性高校博物馆,其前身是华西协合大学古物博物馆,是国内非常重要的古代纸张、典籍、书画收藏机构。本次“册府千华”系列展览展出展品200余件,其中不乏四川大学图书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展览涉及近200种文献,其中既有名动一时的古籍善本,也有著名学者的重要著述,兼顾了古籍的学术价值和美学特性。

  “册府千华”系列展览是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的全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古籍展览之一。本次展览也是四川大学继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之后,作为西部首家高校独立承办该展览。

  展览共分为三个单元,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典籍的艺术魅力和美育价值。第一单元“书史撷珍”以时间为线索,讲述古代中国书籍发展源流,展示古代书籍版本特征和藏在文字里的中华文化基因密码。第二单元“蜀黉芸编”以书籍为媒介,着重刻画四川大学的历史,展现川大人对蜀学传承做出的不懈努力。第三单元“艺韵千年”聚焦古籍中的美学元素,呈现古籍中俊逸的书法、细腻的描绘、传神的雕刻,在别具匠心的创意和精益求精的刻画中感知华夏文明的和谐大美。展厅还设有沉浸式文化体验区,采用现场古琴演奏、古籍诵读等展演结合的形式,带观众深度体验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

  本次展览展陈了不少珍品,例如西南仅存一册、堪称四川大学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的明内府抄本《永乐大典》,海内孤帙的《清初四川通省山川形胜图》(简称《四川全图》),以用“敦煌写卷”,黄炎熙抄本《聊斋志异》等。据四川大学工作人员介绍,展品中超过百分之八十的文献为首次展出,包括四川大学学者林思进、龚道耕、赵少咸等人批校本、稿本等。

  “在川大珍藏的古籍中,我们用心地选择最能够代表川大品格的展品,展出了不少川大学者的批校本、稿本,字里行间的蝇头小楷,可以看出前辈学者的严谨治学精神,至今仍令人心生感佩。并且,不少展品还有内在的联系,比如由同一家族中流传下来的不同古籍,这又体现了蜀学中的传承精神。”四川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中心副主任丁伟在介绍本次展览时如此形容。

  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

  多元活动展现古籍之美

  在本次活动现场,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介绍,“册府千华”国家珍贵古籍系列展览和“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是推进新时代古籍保护工作,培养古籍保护后备力量,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活动旨在通过展览和文化活动的形式呈现常年束之高阁的珍贵古籍,是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体现。本次“册府千华 锦水含章——四川大学古籍菁华展”突破了传统的展陈思路,增设多元化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传统古籍不朽的艺术魅力。

  张志清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中还提到,“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已经推行了16年,虽然已经在全国30多所中高等院校中,建立起了以培养硕士生为主的相关课程,但是在本科设立相关专业的学校仍旧较少。“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从今年起,决定在全国开展‘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的活动,四川大学就是第一站。我们希望能够看到包括四川大学在内的高等院校,充分发挥科研优势,馆院融合,尤其是在科学修复方面,能够借助更加科学、多学科结合的手段,在古籍保护和人才培养上获得更多的成果。”

  “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是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落实《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创新古籍人才队伍建设机制,面向大学生开展的普及古籍保护知识、培养古籍工作后备力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全国性活动。2023年共有8个省市启动该项活动,四川大学为首批入选该活动的高校。

  揭幕仪式后,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图书馆原常务副馆长陈力主持了“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四川站)”第一课。中华书局总编辑、四川大学校友尹涛带来了《解码古籍:版本质量、网络资源与学术研究》的主题分享。

  在深入挖掘古籍中美学元素的同时,四川大学还携手四川省图书馆和成都中医药大学,在展厅外设有多元化研学活动和沉浸式文化体验,共同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承与发扬。研学活动共设6个项目,包括古籍修复技艺展示、古籍元素雕版刷印、用花笺纸制作书签、现场制作流苏香囊、古典诗句摘抄和展览元素印章打卡。参与者不仅可以亲眼见证破损古籍书页重焕新生的全过程,还能亲手操作、体验古籍雕版刷印和手工传拓技艺,感受古籍之美。

  “册府千华 锦水含章——四川大学古籍菁华展”将持续两个月,展出至2023年12月20日。由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和四川大学共同推进的“古籍保护进校园(四川站)”活动,还将在成都多所高校陆续开展。(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摄影报道)

编辑:邓超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