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四川报道(廖宇):汶川县隶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岷江上游,“大江至此,有城曰汶川。”汶川因岷江古称“汶水”而得名,从无人机视角看,汶川县城呈狭长型,岷江穿城而过,成为哺育万千汶川儿女的“母亲河”。
大禹故里 供图 汶川县委宣传部
大禹治水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流传千年。传说,治水英雄大禹出生于汶川石纽山。如今,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汶川人民都会举办隆重的大禹华诞庆典活动,感激大禹治水之功。大公无私、一心为民、民族至上的大禹精神,早已成为汶川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
作为阿坝州的南大门,汶川是通往川西的第一站,都汶高速、汶马高速、国道213、317、350线纵贯全境,使其成为领略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大草原风光的快速通道。汶川县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获评四川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县以来,汶川持续擦亮“大禹故里、熊猫家园、康养汶川”的城市文化品牌形象,让“大熊猫、大遗址、大健康、大禹故里”四大品牌在这片热土之上熠熠生辉,彰显着汶川的迷人魅力。
卧龙中华大熊猫苑里的大熊猫 供图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汶川为大熊猫提供了最佳栖息地,460多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生活在这里。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保护大熊猫和其他珍稀野生动植物的重要基地之一,以“宝贵的生物基因库”“天然的动植物园”“科普教育基地”响誉中外。汶川不仅吸引着大熊猫在此“安营扎寨”,也吸引大量游客在此开启康养之旅,享受惬意舒心的“无忧”生活。汶川全域旅游康养“慢生活”产业的发展,让当地旅游业释放出强大动能,康养人群不断壮大,成为宜居宜游宜养的成渝西花园、多样多元多彩的阿坝百花园。
憨态可掬的大熊猫 供图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来汶川,尽享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汶川迄今已有两千多年郡县史,在蓝天白云下、绿水青山间,藏、羌、回、汉等多民族同胞聚集交融,创造出多姿多彩、地方特色浓郁的民族文化。羌族刺绣、羌族羊皮鼓舞、羌年、羌族碉楼营造技艺等10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彩纷呈,缀在汶水羌山间,绘成一幅文化繁荣新画卷。大熊猫节、羌年、熊猫O₂生态音乐季、大禹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精彩纷呈,为生态宜居慢生活添加了活泼的色彩。
汶川甜樱桃 供图 汶川县委宣传部
来汶川,探索一场舌尖上的奇妙之旅。“汶川三宝”——甜樱桃、脆李、香杏承包了夏秋的甜香,吸引游客前来采摘品尝。小水果建成大产业,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发展的道路,2022年,汶川特色水果年产值达10亿元。三江腊肉、板房鸡、洋芋糍粑、酸菜面块、玉米搅团、绵虒豆腐等特产美食让人流连忘返,每一口都是地道的“汶川味”。
依山而居、因水而生、因爱而立,如今的汶川,人均GDP突破10万元,经济发展领跑全州,近6年5次获评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这个在古时因易守难攻的地势被称作“无忧城”的地方,在当代有了更加深刻的含义。新时代,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无忧汶川正向世界展示着自己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