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成都武侯区二环路新希望路口,一处特别的花境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驻足。百余种乡土植物组成的成都特色林下植物景观,正喜迎大运盛会。
成都市花木技术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该中心进行的一场适应城市的新自然主义生态种植理念的本土化实践。在这片营建面积约750平方米的“特色花境”里,百余种植物构建出了一个乡土植物与新优植物园艺品种结合的植物生态展示园,打造出了品种多样、生态友好、可持续、低维护且具有本土特色的植物景观。
成都武侯区二环路新希望路口的特色花境景观 供图 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
感受四季变换之美 百余种乡土植物搭建特色景观
据悉,本次示范花境包含打破碗花花、青城细辛、赪桐、板蓝、中华秋海棠、白及、偏翅唐松草、猬实等45种乡土植物种类,紫叶马蓝“喜雅”、超级一串红“罗马红”、高杆荷兰菊“泰玛”、玫瑰石蒜等37个新优植物园艺品种,其中29种植物首次在成都城市景观中应用。
据介绍,在不同季节,园内不同花期和叶色的植物交替出现,可呈现出丰富的季相变化,一年四季都是美景。在没有人为过度干预的情况下,植物之间的自然更替能够展示出真实、自然的植物景观风貌,使城市环境更加生动有趣,并为市民营造一个和谐舒适、丰富多变、自然康养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数字平台解锁植物“新身份” 萤火灯光营造自然野趣氛围
为了让乡土植物被更多人了解,成都市花木技术服务中心还联合有关机构搭建了植物数字信息平台,市民通过扫描植物专有名片二维码,便可轻松获取植物详细信息,进一步获取植物相关知识,包括植物的分类、观赏特性、生长特性等。
此外,为使花境更好地模拟自然的生态环境,本次示范花境还安装了仿生萤火虫动态灯光互动装置,夜间星星点点的萤火虫在花草丛中结伴飞舞,再现童年追逐萤火虫时候的童真乐趣。(文 王琳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