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节能低碳理念 中铁工服以科技“含金量”提升产品“含绿量”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3-07-13 18:16:44

  7月12日是全国低碳日,今年低碳日的主题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近年来,中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工服”)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以科技“含金量”提升产品“含绿量”,为地下空间开发增添新“法宝”。

  在地下施工中,电机车是盾构机的“亲密搭档”。盾构机在前负责掘进,电机车紧随其后,负责出渣及运输其它物料。由于传统电机车受动力局限,在大长坡运输中容易溜车,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践行节能低碳理念 中铁工服以科技“含金量”提升产品“含绿量”_fororder_未标题-1

动力分散式新能源电机车 供图 中铁工服

  中铁工服借鉴动车技术路线,自主研发出动力分散式新能源电机车,改变了传统电机车动力集中在车头的设计,让车头、车厢都具有动力,还能根据掘进情况自由编组,车厢数量可按需增减,极大提高盾构渣土及管片等物料运输效率。在不增加机车轴重的前提下,动力分散式新能源电机车相较于传统电机车可提升牵引力50%以上,爬坡能力可达70‰,节约动力能耗超过20%。

践行节能低碳理念 中铁工服以科技“含金量”提升产品“含绿量”_fororder_未标题-2

集成化盾构渣土环保处理系统 供图 中铁工服

  当前,处理盾构掘进产生的渣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如果直接外运,不但成本高昂,还会遗撒在道路上,产生扬尘,污染极大。同时,渣土含有的大量可再利用的沙石泥土、水、膨润土等被当作细砂含泥低于5%,泥饼含水低于40%,渣土外运量减少40%弃渣处理,将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中铁工服经过多次科研攻关,研发出皮带机及盾构渣土环保处理系统,将渣土分级脱水分离和干化,实现无机原料、水资源再利用,变废为宝,点石成金。其中,细砂含泥低于5%,泥饼含水低于40%,渣土外运量减少40%。

  长期以来,建设施工普遍将天然砂作为原材料。由于天然砂形成时间漫长,经多年开采逐渐减少,其作为不可再生资源,被机制砂替代已成为行业发展必然趋势。

  中铁工服联合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中铁二院等单位研发的高品质机制砂生产系统,运用多段破碎加整形制砂干法工艺,集成高效立轴式冲击破碎机、三轴椭圆水平振动筛等先进设备,可模拟天然砂形成过程中的撞击、摩擦等情况,并自主调节作用力大小,产生粒形圆润、级配合理的优质成品砂。相较于传统制砂设备,高品质机制砂生产系统最大优势是具备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数字图像处理、颗粒形貌检测、干法超声波分散、PLC等技术,实现全工艺流程自动监测、智能分析和动态控制,确保砂石质量稳定输出。其中,砂石细度模数可稳定控制在2.6-2.8,含粉量可降低至3%以下,压碎值可控制到10%以内。

  高品质机制砂生产系统采用干法工艺,相较于湿法工艺,水资源消耗量极少,也可避免产生工业废弃物和污水。同时,系统还能对粉尘、有害气体、噪音等实时监测,当指标超标报警时,及时调动环保设备加强处理,最大限度减轻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由于隧道环境复杂多变,网络不稳定,给施工现场信息传输、风险监管、应急救援通讯保障等带来严峻挑战。

践行节能低碳理念 中铁工服以科技“含金量”提升产品“含绿量”_fororder_未标题-3

中铁星云移动数据方舱 供图 中铁工服

  中铁星云移动数据方舱基于智慧工地应用场景,以云边协同的整体架构打造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具备多网络接入、通讯、算力支持、网络安全等功能,能满足智慧巡检、应急救援、野外科考及水污染监测等不同场景的应用,可对施工现场“人机料法环”等关键要素进行全面感知和实时互联,实现施工项目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

  中铁星云移动数据方舱集成太阳能供电,为智能微数据中心的AI、边缘计算和存储提供电力支持,同时满足高温、高寒等恶劣环境运行要求,且高度集成,模块式搭建,以高能效、低功耗和清洁能源支持,践行绿色低碳目标。

  由于盾构施工处于地下,空间狭小,且盾构机设备多发热量大,导致盾构作业环境温度高,作业环境恶劣。

  盾构机智能冷风系统由中铁工服自主研发,采用格力模块式涡旋机制冷组及专门开发的适用于盾构机的蒸发器,产品专用于盾构机上,以降低盾构机工作区域的空气温度。该系统采用集成高精度传感器检测温度变化,智能控制系统自主实现温度调节,多档制冷且适配全机型,无需额外拖车,安装便捷,即装即用,采用R410A冷媒,功耗仅为同类产品40%,节能环保,安全可靠。

  盾构施工、塔吊等场景空间狭小,难以搭建传统卫生间。为此,中铁工服研发了生物菌环保卫生间。

  生物菌环保卫生间利用先进的生物降解技术,采用EP-complex将排泄物快速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无需冲洗即可达到如厕后基本无残渣遗留,使用后的含菌辅料为优质天然无机肥,既解决了野外作业、隧道工程建设中现场人员如厕难的问题,有效改善工程项目卫生健康环境,同时节约水资源,减少了环境污染。(文 李勇)

编辑:邓超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