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探访贡井老街河街 文旅融合“唤醒”城市记忆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3-07-10 20:48:16

  老街,穿过漫长岁月的风雨,存录着一个城市的流年记忆,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名副其实的城市历史见证者。作为自贡的“贡”字来源地,自贡贡井老街以千年长镜头,生动记载着自贡因盐成邑的历史足迹,记录下古盐文化发祥地的沧桑变化,以盐商会馆、明清民居建筑和古盐业生产遗迹为载体,将千年盐都的往事向人们娓娓道来。

(张)自贡:探访贡井老街河街 文旅融合“唤醒”城市记忆_fororder_1老街河街

老街-河街 供图 自贡市贡井区委宣传部

  时间作轴 回观老街兴衰

  据贡井区志记载,贡井曾有九坝十三街,是贡井古镇清末民初时期风貌的缩影,随着岁月变迁,曾经车水马龙的诸多街坝仅保留下老街与河街。贡井老街-河街历史文化街区初建于北周武帝时期,是不可多得成片保存的历史文化街区。城区内,现有约15万平方米、200余座风格各异的明清、民国时期建筑,盐产、盐运、盐贸等文化遗迹及场景鳞次栉比,展现了贡井区盛极一时的井盐文化、盐商文化、非遗文化等,被誉为川南明清民居建筑艺术博物馆。

(张)自贡:探访贡井老街河街 文旅融合“唤醒”城市记忆_fororder_6老街河街的古建筑

老街-河街的古建筑 供图 自贡市贡井区委宣传部

  文物导航 探寻旧梦繁华

  自贡市贡井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走进贡井老街-河街历史街区,第一个要打卡的地方必然是自贡的“贡”字来源地——大公井。贡井区作为自贡井盐发祥地之一,辖区内以古盐文化为背景的古建筑、古遗迹、古井、古庙等井盐文化遗迹众多。

  大公井是贡井区见于文献记载最早的盐井,为自贡最早一批古盐卤井,作为自贡市因盐设镇设县,进而合市的首批盐井之一,其遗址是贡井区开创盐业生产的实物见证,也是贡井行政区域演变的历史见证。

  井盐外运,盐道应运而生。贡井区境内盐道遗址众多,纳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节点的有2处,其中之一就是贡井老街盐道。

  贡井老街盐道始建于清初,全长166米,宽4米,是为发展盐业而修建的主要街道。街道两侧是商住型店铺,前商后宿连缀成街面,数百年来仅部分房屋结构风貌有所改变。老街自建成以来,一直是连接河街至筱溪街的通道,是贡井政治、经济、盐业兴衰发展的重要见证。

  同大公井、老街盐道一样,共同见证这片历史文化街区往日繁华的还有众多的盐商会馆。因盐设邑,贡井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盐商,历经多年的发展,盐业生产方兴未艾,各地盐商纷纷建立起自己的会馆,形成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而在贡井老街,最广为人知的当属广东盐商会馆——南华宫。

  盐史悠久、盐业繁荣,留在这片街区的历史文物除了这些,还有清代荣县贡井分县县丞居所陈家祠堂、中国第一批成立的电报局——老街邮局、曾为旭水河井盐的水上枢纽之一的中桥……

(张)自贡:探访贡井老街河街 文旅融合“唤醒”城市记忆_fororder_4正在维修老街河街的古建筑

正在维修的老街-河街古建筑 供图 自贡市贡井区委宣传部

  更新利用 打造文化新名片

  岁月如流,曾经气派非凡、见证老街繁华的古老精美建筑在风雨飘摇中渐次衰旧,尽管街面及街道保存基本完整,但部分居民院落房屋朽损,片区内部分会馆、宫庙也因年久失修,存在一定程度的损毁或垮塌情况。为保护好传统街区及其古建筑、文物,守护好城市的历史和文脉,近年来,贡井区争取国家资金3500余万元,对老街-河街街道路面、基础设施分两期进行全面维修整治;同时,加快古建筑修缮,积极探索文物保护新路径,将传承保护历史文化,规划打造贡井老街作为工作重点,深挖老街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故事,丰富贡井区历史文化内涵,完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体系,多措并举全面保护老街历史文化风貌,促进城市更新工作有序推进。

  谈及贡井老街-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思路,贡井区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贡井区将充分挖掘贡井盐史文化内涵,在老街-河街街面适宜立面,精心设计,手绘独具特色的盐史人物风情、制盐工艺、盐运场景等面画,把老街-河街打造为特色“网红”街区;同时,积极推动明清民居建筑群保护利用,有机植入特色民宿、主题餐饮、休闲茶室、博物(陈列)馆、公益讲堂、传统工艺作坊等文旅消费场景,连点成片打造为集井盐文化、盐商文化、民俗体验、非遗传承、参观祈福、休憩养生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精品旅游景区,重现历史文化街区繁荣景观。(文 缪静 宋姿熠 冯方湲)

编辑:邓超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